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揭示陆相页岩中碳酸盐矿物对页岩气的富集作用及意义,本文以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富含碳酸盐矿物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精度厘米级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XRF元素测试、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页岩中碳酸盐矿物的发育特征,探讨了碳酸盐矿物的形成环境及成因作用,认为碳酸盐矿物对陆相页岩气甜点分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和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梨树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发育一套富含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平均值为15.0%,最高值为48.5%)、富有机质(TOC>2%)且高含气(单井页岩气产量达到7.6×10~4 m~3/d)的陆相页岩,页岩中碳酸盐矿物主要以纹层形式存在,可分为生物碎屑纹层、泥晶方解石纹层和亮晶方解石纹层3种类型.沙河子组富含碳酸盐矿物的页岩主要形成于半深湖—深湖相咸化分层还原的水体环境,不同类型的碳酸盐纹层形成作用具有差异.生物碎屑型碳酸盐是沉积湖底的生物壳体在成岩初期经方解石化作用形成的,纹层状生物碎屑型碳酸盐主要形成于深水稳定咸化还原的水体环境;泥晶方解石纹层是受藻类等生物光合作用诱导结晶形成,主要形成于封闭咸化高生产力强还原的环境,与有机质...  相似文献   
2.
通化盆地下白垩统亨通山组油气显示好,具有良好的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前景,但目前缺乏系统总结,特别是对亨通山组泥页岩储层特征的认识尚未开展。以通化盆地首次钻遇油气显示的通地1井岩心为研究对象 ,系统开展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液氮吸附等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通化盆地亨通山组泥页岩脆性矿物含量为58.2%,石英脆度为35.4%,有利于压裂改造;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孔、微裂缝、粒内孔和粒间孔,其中粒内溶蚀孔最为发育,粒间孔次之;泥页岩孔径分布较复杂,主要分布在2~60nm之间,以中孔为主,其次为微孔和大孔;中孔提供了90.87%的孔隙体积和85.74%的比表面积,是页岩气赋存的主要载体。对影响亨通山组泥页岩孔隙结构的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有机质丰度和显微组分对该地区孔隙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李耀华  宋岩  徐兴友  白静  陈珊  刘卫彬 《石油学报》2020,41(10):1229-1237
页岩油源-储体系内通常发育大量凝灰质泥岩层,由于大量火山凝灰质的沉积导致页岩层系内页岩油储层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凝灰质泥岩层内烃类物质的流动性引起广泛关注。为研究页岩体系内凝灰质泥岩成分对烃类流体流动行为的影响,利用储层润湿性接触角实验表征凝灰质泥岩样品的亲油性,利用轻质油自发渗吸实验的渗吸率表征储层流体流动性。结合生烃热解实验和放射性Th、U元素测试,探讨火山凝灰质成分和残留有机质对页岩油自发渗吸作用的影响,并将这两项关键因素引入凝灰质泥岩层流体自发渗吸刻度模型,半定量刻画了火山凝灰质成分对页岩油流动能力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页岩油源-储体系,几乎所有凝灰质泥岩层段都是亲油性的。岩层内流体自发渗吸率随着凝灰质主控孔和残留烃覆盖孔的增加而增加,大量凝灰质沉积物自生的多孔沸石有利于提高页岩油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红庙子盆地是松辽外围东南部中生代沉积盆地之一,其油气基础地质研究程度极低,盆地内部烃源岩类型和有机地化特征及生烃潜力等均未知,制约着盆地油气资源研究和勘探部署。依据新近部署的红地1井钻探成果,系统采集岩心样品,进行了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测试。盆地内烃源岩主要由下白垩统下桦皮甸子组的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组成,黑色泥岩累计厚度101.16 m,单层最厚24.85 m,发现油气显示50层。实验结果表明,该区下桦皮甸子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局部含有Ⅱ1和Ⅰ型;镜质体反射率为1.31%~1.84%,平均值1.53%,已进入高成熟阶段。扫描电镜分析揭示,该烃源岩矿物成分由黏土和脆性矿物组成,平均含量分别为58.4%和41.4%;泥晶间微孔隙发育,有利于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的改善,便于后期人工造缝,具有油气聚集和运移的成藏条件。综合研究认为,红庙子盆地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油气潜力,亟需持续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针对青海油田南翼山浅层Ⅰ+Ⅱ油藏储层分布井段长、多层油藏,渗透率分布范围广,不同小层渗透率差异大的特点,酸化注酸时不同小层吸酸能力十分悬殊。向地层注入酸液时,酸液遵循最小阻力原理,趋于进入高渗层,达不到酸化改造的目的。开展暂堵分流酸化技术研究,根据对暂堵剂物理、化学性质要求及配伍性实验,筛选出了暂堵剂SA-1。一系列暂堵分流酸化实验表明,该暂堵剂表现出了良好的室内实验效果,适用于南翼山浅层Ⅰ+Ⅱ油藏。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自下而上发育下白垩统断陷层和上白垩统凹陷层双层结构,其中沙河子组二段和青山口组一段分别是断陷层和凹陷层的重要的页岩富集层系。为查明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梨树断陷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围绕关键地质和工程问题,系统开展古环境恢复、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储层精细评价、参数井钻探和地层含油气性测试等工作,部署实施的吉页油1HF和吉梨页油1井分别获高产工业油流和气流,实现了松辽盆地南部陆相页岩油气勘查突破。研究结果表明:(1)长岭凹陷青一段发育陆相高TOC深水层理型和陆相中—高TOC半深水纹层型页岩,其中层理型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总含油量高,储集空间以层理缝为主,纹层型页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可动油含量高,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隙为主;(2)梨树断陷沙二段发育一套富钙质、富硅质、富凝灰质的混积页岩,其沉积受控于火山活动、咸化湖盆、层序有序叠置等多重地质事件,该套页岩具有较好的生烃、储集、保存和压裂条件。(3)长岭凹陷青一段实施的吉页油1HF井水平井,首次实施超临界CO2+高黏液造缝复合储层压裂后,获得16.4m~3/d的高产页岩油流;梨树断陷沙二段吉梨页油1井,用超临界CO2...  相似文献   
7.
双平5-2井是河南油田在双河地区施工的一口水平井,实际完钻井深2147m,水平位移475.17m,最大井斜89.09°,尽管存在许多施工难点,但通过精心优化设计剖面,认真组织施工,顺利完成该井的施工工作,并比设计提前完钻。本文就优化设计剖面、轨迹控制、钻井液、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予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已进入中后期,后续接替资源不足,油气勘查亟需向外围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拓展。通过实施三维高精度重磁电勘探、油气参数井钻探工程,结合高精度锆石206Pb/238U测年、有机地球化学测试、XRD矿物组分测定、核磁物性分析等手段,对松辽盆地外围东部双阳盆地非常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双阳盆地发育石炭二叠系—白垩系完整的地层层序,共划分9套物性组合,存在2套具有低密度、低电阻率和低磁化的碎屑岩沉积地层,经钻探验证,在松辽盆地外围双阳盆地发现2套暗色页岩层系,根据地层综合地比和锆石年龄测定,2套页岩地层时代分别为下白垩系长安组和三叠系大酱缸组。其中,长安组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含量平均1.63%,热解参数计算生烃潜力S1+S2平均值为1.21 mg/g,有机质以Ⅱ1,Ⅱ2型干酪根为主,热演化程度Ro处于0.55%~0.95%,中-低热演化程度,核磁有效孔隙度平均值为4.5%,脆性矿物石英+长石+碳酸...  相似文献   
9.
裂缝在低孔低渗储层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以东濮凹陷沙三段为例,综合利用野外测量、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古地磁定向等方法,对研究区裂缝的类型、发育特征、表征参数等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裂缝与储层含油性、产能及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濮凹陷沙三段裂缝按规模可分为宏观裂缝和微观裂缝,宏观裂缝规模较大,微观裂缝发育密集;裂缝孔隙度可作为裂缝发育程度的综合定量评价参数,宏观裂缝平均孔隙度为0.048%,微观裂缝平均孔隙度为0.54%;裂缝既可以作为油气储集空间,又可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同时,还可以沿裂缝产生次生孔隙带,从而改善储层物性,提高储层含油概率及产能;宏观裂缝主要改善储层渗透率,起渗流作用,微观裂缝可增大储层储集空间,连通储层孔隙,宏观裂缝和微裂缝形成的一个连通立体的网络控制着油气的运移和富集。  相似文献   
10.
李耀华  宋岩  徐兴友  白静  陈珊  刘卫彬 《石油学报》2021,41(10):1229-1237
页岩油源-储体系内通常发育大量凝灰质泥岩层,由于大量火山凝灰质的沉积导致页岩层系内页岩油储层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凝灰质泥岩层内烃类物质的流动性引起广泛关注。为研究页岩体系内凝灰质泥岩成分对烃类流体流动行为的影响,利用储层润湿性接触角实验表征凝灰质泥岩样品的亲油性,利用轻质油自发渗吸实验的渗吸率表征储层流体流动性。结合生烃热解实验和放射性Th、U元素测试,探讨火山凝灰质成分和残留有机质对页岩油自发渗吸作用的影响,并将这两项关键因素引入凝灰质泥岩层流体自发渗吸刻度模型,半定量刻画了火山凝灰质成分对页岩油流动能力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页岩油源-储体系,几乎所有凝灰质泥岩层段都是亲油性的。岩层内流体自发渗吸率随着凝灰质主控孔和残留烃覆盖孔的增加而增加,大量凝灰质沉积物自生的多孔沸石有利于提高页岩油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