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1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采用无针搅拌摩擦焊工艺对1mm厚的6016铝合金薄板进行对焊,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接头的宏观形貌、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在本文的试验条件下,接头的抗拉强度随搅拌头转速或焊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转速比焊速对抗拉强度的影响更显著。最佳工艺参数为转速1200 r/min、焊速300~400 mm/min,抗拉强度达到母材的90%。接头硬度曲线呈"W"形。焊核区完全动态再结晶,晶粒细化;热机影响区发生部分再结晶,组织内存在伸长变形的大晶粒和细小的再结晶小晶粒;热影响区未发生再结晶,组织中存在着长大的晶粒和聚集生长的第二相粒子。  相似文献   
2.
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公路工程项目的质量高低。下面就是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如何控制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稀土硝酸盐、5′-次黄嘌呤核苷酸二钠盐(5′-IMP)为原料,制备了两种稀土配合物Nd(Ⅲ)-IMP与Ce(Ⅲ)-IMP。通过元素分析及ED-TA滴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通过摩尔电导、IR、UV、TG-DSC的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次黄嘌呤核苷酸以嘌呤碱基上的N(7)原子分别与Nd(Ⅲ),Ce(Ⅲ)配位,其中磷酸根未参与配位,但可能形成氢键。将合成的固体配合物进行了抑菌试验,并与配体5′-IMP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均有强抑制作用,而配体5′-IMP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帅  唐博 《工业设计》2011,(11):112-113
本文首先介绍了线切割的工作原理以及线切割中电极丝的选择和安装等,并且对工件的安装以及电极丝垂直度的找正等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写切割的其它准备工作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针对易燃易爆液体高压密封容器的特殊检测,基于光纤光栅(FBG)压力传感器原理设计了一种带液位缓冲腔和密度修正的液位检测系统;提出了克服液面波动的高精度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笔者的检测系统和方法,不仅可将液位测量转化为对密封容器底部压强的测量,还可有效地降低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修正前后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电火花加工技术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在制造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其加工理论滞后于实际生产,影响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选用五种不同配比电极材料进行电火花加工实验,测量其稳定加工时的间隙放电电压;并进行相应的加工特性实验,论证电极材料对极间放电电压和加工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稳定加工中,极间放电电压基本保持不变,而且随着材料和开路电压的不同,极间放电电压随之变化,当选用Cu75W为电极材料时,极间放电电压达到最高值,从而影响了最终的加工特性。  相似文献   
7.
8.
为实现对网络数据采集内容的监控与审查,依据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监控系统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应用层协议标志进行协议识别和还原重组的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提高了分析的速度,同时大大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国家标准GB/T 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和GB/T21655.2—2019《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分别用于测试和评价纺织品的吸湿速干性能。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对20块样品进行测试,然后对两个标准的判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两个标准中的检测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织物,使用GB/T 21655.1—2008和GB/T21655.2—2019分别测试后,判定结果没有绝对的一致性;GB/T 21655.1—2008中的蒸发速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与GB/T 21655.2—2019中的部分检测项目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纳米Pd/Al2O3催化剂的表征及其选择性加氢反应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的纳米钯粉制备了纳米Pd/Al2O3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光电子能谱(XPS)和程序升温还原(TPR)等物理化学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在裂解汽油一段加氢反应中考察了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纳米Pd/Al2O3催化剂表面的Pd原子排列有序,表面呈蜂窝状,其载体的内部没有Pd元素,而浸渍法所得的Pd/Al2O3催化剂载体内部有Pd元素;纳米Pd/Al2O3的Pd3d5/2结合能比壳型Pd/Al2O3的Pd3d5/2结合能高;前者XRD谱图中未发现Pd和PdO的特征峰。两种样品的程序升温还原研究表明纳米Pd和载体Al2O3发生了强相互作用。在裂解汽油一段加氢选择性反应中,纳米Pd/Al2O3催化剂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优异的选择加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