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中国现实政治中协商民主的发展具有内源性。政治协商缘于抗战时期多元政治主体寻求共识的需要,在新中国政权建设和重大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当今中国政治发展的生长点。目前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党际协商和政协协商,属于国家政治层面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2.
邓演达关于政党建设的思想,集中在北伐后期和临时行动委员会创建时期。他针对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内出现的突出矛盾,提出了统一党的理论、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和权力机关、恢复党权、树立党的权威的思想。大革命失败后,他积极筹组新党,以民权主义为重心、重视农民问题,将三民主义发展为平民革命理论。邓演达以平民革命理论为纲领、以军事抗争为革命路径、以代表和实现广大平民群众利益为己任、以社会主义为归宿的政党建设思想,对早期农工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1948年中共“五一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随即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在之后半个多世纪中国政治发展中,协商作为一种民主元素渗透在国家制度、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基于中国自主型、主导型、渐进型的政治发展道路,依托国家制度基础,植根社会治理过程,协商将在中国民主模式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党合作思想是邓小平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含着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党及政党制度问题精辟而深刻的分析和论述 ,其中对多党合作长期性、民主监督必要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等方面的论述 ,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实事求是的精髓以及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充满创造活力的改革起步期。随着多党合作方针政策的落实、民主党派组织的恢复发展,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积极性高涨,在公共政策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力。本文以教育政策为视角,梳理这一时期我国各民主党派尤其是民盟、民进围绕教育体制、教育经费、教师地位、教育立法等问题开展的参政议政活动及其对教育政策发展的作用,探讨增强民主党派在公共政策领域影响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是民主党派存在的依据,也是多党合作制度有效性的体现。本文试从重视民主党派的政治价值、提高民主党派运用政治技术的能力、加强有效政治沟通三个维度,探讨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主党派中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历史上曾被称为"第三党",几度改组、易名,经历了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四个时期,从组织的初创、平民革命理论的确定、抗日联共的政治取向到战后对民主政治的追求,体现了第三党顺应时势变化以求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1948年中共发布的"五一口号"是号召同盟者共同创建新政权的政治动员。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响应,表明了他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抉择。随后开展的新政协运动从思想上巩固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共识,为新政协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是世界政党制度中的新型模式,多党合作的基本结构为社会主义国家多个政党的和谐共处与良性互动提供了成功范例.要进一步发展和谐的政党关系,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应当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领导的内涵,在执政与参政之间突出合作关系,在互相监督之中体现制约关系,同时在各参政党之间形成相互协作与良性竞争关系,充分调动其参政为民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是新时代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社会化是创新工作方法的重要方向,本文首先对统战语境中的社会化概念做多维理解,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社会化的方向。基于对广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深入调研,梳理广州市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特点和社会化运行方式,并对进一步有效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