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社会科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有没有目的性,如果有的话,是在什么意义上讲的,自然的目的性是否具有层次性,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不同形态的自然及其目的性,等等。这个问题,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回答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机械论和传统唯物主义是否定自然的目的性的,西方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往往形成自然与社会、物质和精神、理性与非理性等等二元因素的对立。而儒家、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明确主张,或从现代现象学可以推断出,自然界不但存在着目的性、主体性,而且存在着它们的差异性,如马克思强调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自然与历史的一体化,而儒家的仁爱是有差等的爱,不是墨家所说的具有绝对主义倾向的“兼爱”。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按照从高到低的价值顺序,微生物、植物、普通动物、人,都是具有独立的意志和价值的生命体。在道德的理想性、超越性上,它们是平等的,都是爱和尊重的对象,而在现实性上,它们对人的价值是不同的,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也应该是不同的,即是有差等的。  相似文献   
2.
无论在古希腊还是中国古代社会,都有至善理念。但在近现代,这种至善理念失落了。这是造成人的精神失衡或痛苦的一个原因。重建现代至善理念,必须借鉴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消解古代社会至善理念的实体性,并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西方传统哲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性哲学.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理性主义、近代理性主义.西方古代理性,特别是"前苏格拉底时期"的理性,是建立在实践哲学基础上的客观理性.经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古代的客观理性逐步演变成主观理性,如以经验论和唯理论为代表的绝对理性主义.而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相对理性主义或实践理性主义又实现了客观理性.但无论是绝对主义的主观理性还是相对主义的客观理性,都具有实体性的特点,并存在着理性高于非理性以及二者的二元对立倾向.  相似文献   
4.
5.
科学知识中的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物质的,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其时间具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的一维性,而其空间具有三维性或与时间相结合的四维性。而哲学知识中的时间和空间具有主、客观统一的异质性、可逆性。其时间具有以现在为基础和中心的向心性,以及以未来为中心的预设目标的超越性;其空间具有以人自身和人的创造物为中心和尺度的向心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科学活动中以尽量排除人的心理和人的活动的因素的干扰而保持科学成果的纯粹客观性,而哲学活动作为一种对整体性的追求和对前提条件的不断追问,把人的活动,特别是产生创造物的物质和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看作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和结果,正是人的精神的以人为中心的向心性和可逆性、无限的个体性赋予了哲学(还有艺术、宗教等反思性知识)知识具有主、客观统一的异质性、可逆性、向心性等。由于人的生活、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具有人的意识的对象化、客观化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对人的内化和理性化统一的特点,所以,社会历史的实践活动中,科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哲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互为前提和基础,相互促进和转化。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实践论的生命哲学的角度看,人类中心主义的存在论基础是把自然看做一种僵死的、无生命的东西,一种工具性、客观性的东西,而不是看做一种有着独立价值和非人格的主体。另外,它是现代资本对自然的异化的结果。而其认识论基础是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所以,破除人类中心主义,一方面要从哲学理念上实现由传统实践论的生命哲学向现代实践论的生命哲学的转变,超越认识论哲学,另一方面必须超越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实现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7.
现代辩证法是一种哲学理性反思,而不是一种经验反思和科学理性反思。现代辩证法不是一种科学的反思,而是一种对哲学的命题前提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的不断追问,特别是联系人的行为的性质和命运的对哲学命题前提的不断追问。现代实践哲学的辩证法不是像传统理性哲学的辩证法一样,把理性的概念的反思看作是高于宗教和艺术,特别是艺术的反思,而是包括着非理性的东西,但哲学的反思不能归结于、甚至等同于艺术反思。  相似文献   
8.
一些现代西方学者认为,当代生活意义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代社会的工具理性的膨胀发展。造成这种社会精神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根源是:西方传统观念中的主体和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把事物的价值意义仅仅归结为作为绝对主体的人,而忽视自在自然或“人化自然”所具有的价值意义,如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形式说、康德的绝对先验理性、费希特的自我和非我的关系说、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等。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认为,整个社会实践,包括道德、语言交往和生产劳动,都是主体和主体之间,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  相似文献   
9.
德里达对传统辩证法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既有肯定的一面,也有否定的一面:肯定的是这种辩证法对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否定的是它依然残留的理智主义和封闭性。本文重点分析德里达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态度,并简述其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超越是指人的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活动,内在性主要指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一方面由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决定,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传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所以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视自然为人的对立面。而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某些特点,如把自然看作生命体,强调天人合一、体用一致,可以为改造和完善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