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社会科学   1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奚兆永 《中华魂》2008,(5):56-58
2007年12月17日的《学习时报》发表了某教授的《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一文。一看题目就很令人费解:难道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威胁,需要挺身而出来加以"捍卫"吗?及至通读全文,方才知道,此文绝不是为了"捍卫",而是竭力宣扬市场万能、市场  相似文献   
2.
对过渡时期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渡时期理论曾在我国进行过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但是,近几年来,在一些政治经济学的教材或其它出版物中,却很少涉及这一问题;在一些理论文章中,有人还主张,根本不存在什么过渡时期。这样就给人造成一个印象,好象只要无产阶级一革命,社会主义就可以马上实现。也有主张存在过渡时期,但又把过渡时期仅仅看作是经济落后国家所特有的现象。因此,对过渡时期问题进行一番再认识,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的角度考察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发展过程.文章分析了恩格斯早年否定劳动价值论、主张"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而后来肯定劳动价值论的原因;论述了马克思由"接近劳动价值论"到在新的基础上科学地发展劳动价值论的过程;介绍了考茨基受恩格斯之托并在恩格斯的指导之下撰写<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传播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思想的巨大功绩;剖析了伯恩斯坦诋毁劳动价值论、鼓吹边际效用价值论的错误;论述了列宁反对伯恩斯坦及其俄国"学生们"的折中主义价值论、捍卫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伟大斗争.同时,文章对胡义成先生的有关观点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中曾说:“马尔萨斯愚蠢地把一定数量的人同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硬联系在一起。李嘉图当即正确地反驳他说,假如一个工人没有工作,现有的谷物数量就同他毫不相干,因而,决定是否把工人列入过剩人口范畴的,是雇佣资料,而不是生存资料。”  相似文献   
5.
熊映梧同志最近在一篇文章里提出了“经济科学要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的主张。这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有展开讨论的必要。这里且把我的一些看法写出来,不当之处,请熊映梧同志和其它同志批评指正。一、应该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6.
评所谓"生产力价值论"--与胡义成先生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兆永 《东南学术》2004,(2):91-100
本文对胡义成先生的所谓"生产力价值论"进行了评论,认为:一、"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是恩格斯早年的思想,后来已经抛弃,胡文以之作为所谓"生产力价值论"的根据是错误的,马恩的大量论述表明,他们的价值理论是劳动价值论,而绝不是什么"生产力价值论";二、胡文将价值与劳动生产率(力)等同起来,否定二者是反比关系,是没有道理的;三、胡文说劳动生产率已定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前提,也是没有根据的;四、应正确认识使用价值在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中的地位和作用,胡文说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本质上的规定",并说"从抽象上升为具体""均靠引入使用价值的决定性来实现"是不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7.
“苏联范式”之争,不仅关系到问题本身,而且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我国的前途和命运。在斯大林直接领导下编写和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世界上第一本真正的广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不管它有多少问题,从其基本性质来说,是一本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教科书。樊纲同志的《“苏联范式”批判》对所谓“苏联范式”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批判,无论是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问题、所有制问题、价值—价格理论问题,还是关于生产目的和经济的基本规律问题,其批判的锋芒所向,正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本身。该文对所谓“苏联范式”进行批判,其目的实际上是想用西方经济学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取代”不了的。当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发展,但是,这种发展不能离开它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江汉论坛》1981年第5期发表了许精德同志的《研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应如何计算积累和消费》一文,该文提出,“资本家实际得到的不是本部门或本企业工人创造出来的m,而是平均利润”,“当我们实际考察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现实运动时,就不应该再按  相似文献   
9.
关于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命运,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外国内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看法。在这里,我谈一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一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是什么?自从1954年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出版以来,用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与产品的私有制来说明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所谓“两条件论”),一直是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我认为,“两条件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扩大再生产不仅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同时要有追加的消费资料,不仅要有生产资料的积累,同时要有消费资料的积累。马克思曾经明确地指出:“要积累,就必须把一部分剩余产品转化为资本。但是,如果不是出现了奇迹,能够转化为资本的,只是在劳动过程中可使用的物品,即生产资料,以及工人用以维持自身的物品,即生活资料。所以,一部分年剩余劳动必须用来制造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它们要超过补偿预付资本所需的数量。”(《马恩全集》第23卷,637页)可是,长期以来,无论在我们的实际经济工作中,还是在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对于消费资料的积累问题都没有能提到应有的地位上给予重视。不仅如此,在我国经济学界,还曾有同志专门撰文论证过追加消费资料并不是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经过这些年来的实践,人们已愈来愈感觉到,由于忽视扩大再生产必须有追加的消费资料,已经给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广大群众积极性的发挥带来了不良的后果。有鉴于此,今天重新提出扩大再生产与消费资料的积累的关系问题,无疑是有其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