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社会科学   2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梦的反思与描述是笛卡尔动摇人们素朴感觉论信仰的基石,从而达到其自我意识的内在确定性的重要途径.而从一开始,笛卡尔就遵循了300年之后由胡塞尔系统提出的"直面实事本身"的原则,就意识本身来探讨意识,而没有把梦作为一个独断实体的附属物来加以说明.而且笛卡尔从自我的直观体验进行描述,而不是对他人的意识进行对象性描述一如同心理学试验一样一来说明梦与意识,这在起点上就具有划时代的标高.在素朴意识中,人们是用已经被独断设定的实在性与非实在性来区别梦境与现实的,而笛卡尔对意识所做的现象学描述表明,实在性和非实在性恰恰是意识构成的结果而根本不能作为意识起点上的评判标准,意识的评判者只能是意识自身而不能是意识之外的任何独断设定者.因此我们只能用意识(包括梦境)的直观性来说明实在性与非实在性,而不能反过来用实在性和非实在性来说明梦.  相似文献   
2.
生存与理性的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存论转向是从单向度的逻辑理论转向人的存在的丰富性 ,而不是从理性转向非理性。理性的原本含义是存在论的而不是技术论的 ,犹如“逻格斯”和“理念”的原初含义是存在论的而不仅仅是认识论的概念一样 ,理性的概念大于推理的概念而基本等同于人性概念。理性既包含了人性中追求确定性的知识论维度 ,又包含了直观体悟和超越创生的生存论维度 ,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进程就是知识的建构与生存论的破解与创新相交替的过程。生存与理性相互包容而不是相互排斥 ,这对于处理现实的理性霸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的两难问题有一定的理论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西哲学与文化的主体间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间性是主体主义的一个附属问题,而主体是作为认识论转向之后,从世界中分离出来而作为世界呈现的接收者。中国哲学中的道德主体缺乏这种认识论的逻辑分化,因此其主体间性主要是以个体间的形式展开。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与辩证法存在着理论因承,在现象学中主体间性以内在时间的形式而展现。  相似文献   
4.
西方哲学史上人格同一性的三种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格同一性主要是指自我意识的同一性而不是机体的同一性,它与西方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自我”、“个体”、“灵魂”、“精神”等密切相关。人格同一性概念内在的含藏着个体性与普遍性的矛盾。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过形而上学的实体人格同一性、现象学的逻辑人格同一性和自由意志的道德人格同一性。  相似文献   
5.
引起当代社会关注现代性问题的主要动因可以说并不完全是理论上的,在更大程度上是现代性在其实施进程中的现代化问题,特别是现代化的负面效应问题而引起的。而困难更在于现代化的实施进程并不是先有一个明确的现代性定义和指导规则,然后按照这种规则来逻辑地演进出现代化的过程。历史是在功利的推动下不自觉地实施了现代工业化进程,直到人们在现实地面临现代化的种种困惑和危机时才来反思和溯源其思想理论的根源和动因,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现代性的定义是在其理论对现代思潮的责难和拒斥声中才得以自我澄明和厘清的。以下我从哲学…  相似文献   
6.
从中西文化比较看超越“人类中心论”的可能性———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高秉江一、反思“人类中心论”———环境问题的终级思考对“人类中心论”(anthropocentrism,又译“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已成为当今世界理论热点,而此热点的形成首先...  相似文献   
7.
康德提出空间先验直观形式说,否认空间是经验的对象。这一思想明显受到笛卡儿关于空间和广延区分思想的影响,广延的杂多有限性和空间的统一无限性形成明显差异;这种思想还可以上溯到亚里士多德区分空间与对象物的思路;在胡塞尔那里,空间是通过先验主体的视觉和动觉的动态建构成就的。  相似文献   
8.
现代哲学的主体意识转向是由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康德的"知性为世界立法"和胡塞尔的"存在在意识中的消融"所共同完成的.而"存在就是被感知"最为简明地表达了意识自明性探讨的意义和价值,尽管它存在很大的质疑空间.对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辩护构成逻辑的诘难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为什么对象在感觉的杂多性和流变性中维系着自身的同一;二是为什么随后的知觉可以更正先前的知觉;三是知觉自身是非完善性的,知觉自身是非自足的和未能自我解释和自我辩护的.  相似文献   
9.
从笛卡尔、康德到胡塞尔逃避“唯我论”的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历史地论述了西方哲学从笛卡尔到康德再到胡塞尔等人的主体主义哲学逃避“唯我论”的努力,认为笛卡尔和贝克莱走的是外在超越的路子,而胡塞尔与康德走的是一条在自我之内超越自我的内在超越之路:即在自我意识领域里对经验主义和心理主义进行批判,在主观性中建构普遍必然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用在世生存的“此在”取代胡塞尔的纯粹意识的先验主体,可以被看作是当代生存论转向划时代的标志。哲学从先验构造到生存体验,从孤高独白到生存交往,从普遍必然的终极理性到境遇合理性,从中性描述到人文理解,无不体现了传统哲学旨趣向当代哲学旨趣的重大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是凭空而降的天外来客,传统哲学旨趣向当代哲学旨趣的转变也有其内在的逻辑环节可寻,这个环节正是人性的丰富性与二重性。生存论是当代西方哲学的显学,但它在传统哲学中亦有着源远流长的根据。普遍的理性规定性与个体的生命感性冲动作为人性不可或缺的两重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