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3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马克思资本与劳动关系的探讨为理论原点,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反对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仅仅解释为对资本主义客观规律的揭示,看作为资本通过剥削劳动塑造世界的逻辑,而是着力于强调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二元主体性,主张劳动相对于资本独立一极的本体地位,劳动主体相对于国家、政党、工会的自主地位,宣扬工人阶级自我组织和自我革命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性力量。这一理论逻辑伴随着《帝国》一书掀起的热潮重新走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心位置,迎合了全球资本主义阶段的新社会运动现实,构成了全球化时代无政府主义的新版本,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代西方激进左派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2.
分析当代中国道德问题,必须直面中国后现代状况的出现.后现代道德状况是后现代伦理学主张的现实呈现,它放弃对崇高道德理想、高尚个人美德的呼吁,消解现代性伦理规范的统一性、普遍性追求,主张自由化、游戏化的、浮夸化而不是严肃的道德表达形式,致力于没有道德权威、没有道德共识、没有确定道德知识局面的形成.后现代道德状况不是不讲道德、没有道德的社会情境,而是对现代道德理念、伦理规范的超越,它拒绝伦理规范成为束缚个人自由的外在奴役物,力求实现无社会道德规范而有个人道德行为的结果.它因此以多元、差异个体的存在为前提,强调差异个体的道德责任以及对他者的关注关怀和尊重包容,最终实现差异之人的真正和谐.后现代道德状况究竟是道德的超越,还是道德的蜕化,仍需时日才能做出明晰的判定.  相似文献   
3.
将宗教世界归结为"世俗基础",只强调是人创造了宗教是不够的。与其说是人创造了宗教,不如说是特定的国家、特定的社会创造了宗教。费尔巴哈看到的"世俗基础"是直观的、非历史性的;新唯物主义看到的"世俗基础"是具有历史性的"世俗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宗教问题不是宗教本身的问题,观念世界问题不是观念世界本身的问题,不在世俗基础、现实世界找到原因,开好药方,注定无法真正看到宗教世界、观念世界问题的真谛。现实世界的改变,不是能够通过提出某种新的范畴、新的理想就能改变的。纯粹观念世界的逻辑无法真正地改变世界,最多只是一种对世界的解释。必须改变世俗基础、现实世界本身,才能让观念世界、想象世界改变,也才有希望最终让"两个世界"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政治哲学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生态问题纳入西方政治哲学的界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态政治哲学理论。它坚持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为理论基础,倡扬生态正义的价值理念,勾勒了未来生态社会主义的蓝图,并致力于寻求新的革命阶级主体,主张红绿战线并举的实践战略。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实践上对于理解今天迫切的全球生态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由是后现代主义关注的重要范畴。在后现代语境里,现代自由理论、政治实践导致了对个人自由的全面禁锢。真正的自由不仅要摆脱国家、政府、政党等权力主体的操纵,而且要摆脱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桎梏、理论权威的奴役,更要实现对自我的绝对控制。通往自由的出路不是提供一种新的能够指导实践的自由理论,而是依靠每个个体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本我风格的诗学、美学策略。后现代主义自由论蕴含的社会批判风格、以人为本情怀、彻底解放精神都值得充分肯定,但其倡扬的通往自由之路,在现实的政治实践中恐怕永远是难以企及的梦幻。  相似文献   
6.
对传统政治哲学人性话语的批判是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视域.传统政治哲学,尤其是现代以来的政治哲学都相信有着共同的基本的人性,而只要捕捉到人性的真正本质就能实现理想的政治体制和美好社会.后现代主义者则认为这种理论的建构只是在人类解放的名义下对个人的奴役和压迫,他们因此反对人性的绝对性、永恒性、同一性,主张人性相对性、多元性,追求成为具有丰富感情色彩的、自我创造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7.
对现代性以及现代性政治的批判与重构是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旨趣。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社会的压迫存在于一切日常生活领域,现代性政治在理性政治、宏观政治、总体性政治的形式下实现了对人的全面桎梏,因此后现代主义的政治应关涉所有的日常生活关系以及个人的思想、行为、身体等。在一切皆是政治的口号下,后现代主义以微观政治、非理性政治、多元政治、差异政治等对抗现代性政治,提出了文本政治、解构政治、幽灵政治、欲望政治、游牧政治、异教主义政治等政治的新形式,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政治解构策略,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政治内涵的传统视野。对后现代政治观的批判借鉴对于透析西方政治实践、反思现代西方政治理念无疑有着一定的意义,后现代政治学不再仅仅局限于围绕国家、政府、政党等展开,从理论而言是对现代性政治理论狭隘性的补充与超越;就实践而论,后现代政治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政治策略的运用是后现代主义是对压迫型、奴役性的现实政治的抵抗与反叛。  相似文献   
8.
政治道德是指在政治实践和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合情合理、合乎正义的行为道德规范以及从政者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总和。在执政能力建设中,政治道德凸显为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廉洁高效、公平正义等执政价值理念的实现,它构成执政能力建设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推动中国进入到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经济市场化、政治祛魅化、文化多元化、社会失序化、人的资本化是其基本表征。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走向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从传统的魅力型政治向现代法理型政治的转变,传统、现代、后现代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并存,社会秩序的不稳、动荡、混乱、冲突、矛盾,社会成员独立性主体地位的形成以及资本思维的内化,使中华民族向心力既迎来新的机遇,又遭遇到不可避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的文本中,政治哲学是伴随着宗教批判的基本结束,作为现实批判历史任务的使命承担者出场的。这一哲学出场的特殊语境促使马克思展开了对哲学现实意义的思索,进而提出了消灭思辨哲学的观点和超越"作为哲学的哲学"的命题,得出了实现哲学的革命不能局限于理论的批判,而应立足于现实,在现实中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用革命的实践的方式来进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