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0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林仲豪 《中州学刊》2008,(2):119-121
近年来我国恶性工业污染事件频发,表明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政策存在着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来看,社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对工业污染治理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由于政府不支持、企业短视以及社区自身的原因,我国的社区在这方面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要使社区发挥作用,需要改革目前的政府官员考评机制,严厉惩治短视的企业,鼓励社区组织起来与污染企业谈判.  相似文献   
2.
韩国行政垄断规制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韩国在市场机制形成过程中,强调国家干预,其干预方式是采取投资创办国有企业和政府对行政垄断的严格规制来实现的。20世纪80年代后,韩国面临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逐渐放松了政府规制并对规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改革中强调规制的创新和严格依法办事。韩国行政垄断规制及改革的措施对我国行政规制及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府作用近300年来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此消彼长。政府与市场作用演化到今天,两种作用都存在着不断加强的倾向。政府作用可分为最低职能、中间职能和最高职能三个层次。国家能力与政府职能密切相关,国家能力可分为制度能力、技术能力、行政能力和政治能力。政府规制能力决定了国家能力,但并非政府规制能力越强,国家能力就越大。因为政府规制也会失灵,其原因在于公共决策的失误、政府扩张、官僚机构的低效率及政府的寻租活动。  相似文献   
4.
以经济增长收敛假说为基础,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实际状况,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是否存在收敛性问题进行了检验并得出结论: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日趋扩大,各个域间经济增长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收敛性,反而呈现出三大地带间的差异收敛性弱化趋势.针对这种现象,从要素的流动性的角度考虑用要素极化式聚集引起的梯度转移粘性对我国地带间经济差异收敛弱化的原因予以进一步的解释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斯认为只要市场交易的费用为零,无论产权属于何方,通过协商交易的途径都可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由于科斯定理的条件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这就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激烈争论。本文重温科斯定理,以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保证.文章以微观企业的环境责任为切入点,阐述我国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现状与不足,挖掘企业不愿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因,分析企业究竟应如何践行社会责任,得出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货币供应与物价间的反常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教授把中国出现的在财政下降的同时保持价格水平稳定与高金融增长的现象,称之为"中国之谜"。事实上,这种货币供应与物价之间的反常规关系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态。"中国之谜"的答案在于中国存在超额货币需求。中国超额货币需求产生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制度、行为等的变化,我们要通过货币现象的本质看到制度环境的变迁和微观主体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计划经济的产物,曾对全国经济起到了很大作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老工业基地明显处于劣势,出现低增长、高消费、高污染的现象。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寄希望于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9.
石油进口依赖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成本支出和经济风险,提高我国国内石油供给量是降低石油进口依赖路径之一。基于降低石油进口依赖效应,从我国国内石油供给的财富转移收益、潜在 GDP 收益和宏观经济调整收益三个角度以及从直接生产成本、环境成本和使用者成本三项成本来对提高我国国内石油供给的经济可行性进行论证,结论显示整体趋势上,提高国内石油供给的总收益大于其总成本,并且其净收益呈现上升态势,是有利可图的,这种优势在国际油价高企的时候表现得更为突出,但是收益-成本弹性却呈现下降态势,即整体上成本的相对增长幅度要快于收益的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以历史数据为依托,在对广东省1978-2008产业结构演变的描述性分析基础上,探究广东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引起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增长效应。由此,提出推进城镇化、发展现代制造业、扩大第三产业的比重、推进产业布局的区域协调与分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