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近代史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史有两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它们因阶级性质不同而有各自的特点,但作为革命高潮又有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1874~1875年,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奕、丁日昌、郭嵩焘等人纷纷上奏要求进一步推广洋务运动,提出了“练兵、造船、简器、筹饷、用人”等项自强新政的主张,引发了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一场论战,这场论战的实质是小农经济与资本主义近代化之争,进一步表明“西学”与“中学”的冲突已经进入了一个较深的层次,同时也表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中国,洋务运动必然失败和顽固势力随时可以以任何理由抹杀一切变革的萌芽。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革命派的宣传却非常突出“反满”.这是为什么?本文剖析了“反满”口号的社会、历史原因,“反满”宣传所取得的巨大成效及消极影响,从一个侧面论证了“辛亥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国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求突破封建制的藩篱,而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必须走资本主义道路”,从而使人们通过对“反满”问题的研究,对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有较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固在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军事落后,然当时的中国对世界发展局势的茫然无知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鸦片战争战事三起三落,中国败而再败,然清政府对战争因何而起,战势如何发展,战争为何失败,却始终处于盲目状态,这种败而不知其因,败后不明其训,才是历史的真正悲剧。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过去史学界的结论很明确:政治腐败、军事落后。但是,如果我们今天重新来认识这个问题,就不难看出,当时中国对世界的茫然无知,亦是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的政治思想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他顽固维护封建君主制度,对外妥协;另方面,他又主张富国强兵。他的“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思想,含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积极内容,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6.
秦仲龢所译《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一书很值得一读。 十八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英国开始把它贪婪的目光射向中国。为了窥探虚实,伺机撬开铁幕封闭的中国的大门,1792年英王派乔治·马戛尔尼(George lordMacartney 1737—1806)为特使,率领庞大代表团前来中国。代表团中包括若干军事、科技、园艺等各方面的专家,他们都负有特定的职责。1793年代表团抵达中国,9月14日马戛尔尼在热河谒见乾隆,月底回到北京,10月初离京,12月抵广东。1794年1月启程归国,9月回到伦敦,前后共花了三年时间。马戛尔尼此行留下了一部饶有趣味的日记——《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详细记载了在中国的各种见闻,包括中国的人口、土地、资源、矿藏、税收、军队数量、装备、防卫能力、设防情况和国家行政效  相似文献   
7.
略论曾纪泽     
曾纪泽是近代著名外交家,他的名著《中国先睡后醒论》(以下简称《后醒论》)集中表现了他的思想,颇有见地,曾经在西方轰动一时。对于曾氏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是帝国主义成功铸造的买办外交家。因为《后醒论》中说过,中法战争以后,“反而中国人与西国人相交,更加亲睦……”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无耻的言论”,“已经达到了公开地向侵略者献媚的程度”;有人则盛赞他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后醒论》“表现了一个中国人面对恶意污蔑时不屈的尊严,也流露了一个爱国者对于‘风雨如磐’的故国的深切期待”。两种结论如此尖锐对立,不能不引起我们进一步探讨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是极珍贵的历史资料,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兴衰成败。很遗憾,长期以来它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笼统地认为它所宣传的基本思想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其具体内容就是同盟会纲领中所说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如果我们认真研读一下《民报》的全文,就会看出它宣传了两种思想流派,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面。《民报》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一期——六期(1905年10月21日——1906年7月25日)。这是《民报》最辉煌的时期,它揭示了崭新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与改良派的《新民丛报》展开大论战,有力地论证了推翻清政权的必要性。尽管革命派对于民权的宣传不够充实、全面,过于集中在攻击“异族政权”这一点上,忽略了深刻批判封建体制的危害,但它毕竟通过评介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阐述了任何封建王朝都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真理;尽管他们内部对于“平均地权”的认识有分歧,对外却一致热情地宣传土地国有方案。这个阶段的《民报》确实基本上宣传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9.
论光复会与同盟会的思想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关系,历来是引人注目的问题,讨论两会分歧的文章很多,但对于光复会与同盟会的思想分歧,似乎还研究不够。本文就这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求教于史学界各位同志。 1 光复会成立于1904年,它是江浙地区资产阶线革命派的政治团体。这个团体的主要负责人陶成章、徐锡麟、蔡元培、章太炎等人,是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组织建立后,为了扩大力量,准备武装起义,光复会吸收了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等省的一批会党分子。这两部分人中以前者为骨干和领导。  相似文献   
10.
《民报》是同盟会成立以后创办的机关刊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民报》汇聚各家思想,尽收五洲风雷,它代表着当时的时代主流,表现了一代志士仁人为振兴中华而如饥似渴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它也反映出同盟会做为一个政党的弱点,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的不统一。这在章太炎主编《民报》后表现得更为充分.正是这些弱点,才使辛亥革命虽然导致清王朝的崩溃,但却没有达到予期的效果.本文仅就《民报》和章太炎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