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社会科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
公正作为公民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舍意的价值基准和社会建构的总体德性,构成一套关乎人们生存处境和生活质量的目的性价值系统.权利平等、分配正义、关护仁爱可视作对公正标准不同层面进行高度哲学概括的三大范畴.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传播作为迅速发展的新兴媒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独特的舆论功能,有力地提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建构与完善.然而,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价值在现实中面临多重困境,需要为之设定相应的伦理立场与道德底线.自媒体传播应坚持何种伦理立场?人们通过自媒体传播参与社会舆论应坚守什么样的道德底线?又该如何控制和评价自媒体传播的道德底线?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关乎自媒体传播空间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的全局性课题.探究并坚守自媒体传播的道德底线,以最大化地实现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价值,当成为繁荣发展中国互联网文化的全民共识.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院校,在实现这一根本任务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应把培养“四有”新入这一宗旨融入到高校的办学思路及学校发展规划中,落到实处。邓小平在阐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反复强调要培养“四有”新人。早在1980年他就明确指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贫富差距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扩大化趋势,导致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现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财富共享、普遍受益。SA8000蕴涵着企业在促进财富共享中的使命承载和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已经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悄然渗入到地球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及行为方式,从而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时尚、风气、品位,全新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爱国主义的本质,揭示爱国主义的存在方式和全新的时代特色,有利于我们加深对爱国主义民族凝聚力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桥头跳车常导致公路交通运输功能无法得到满足。诱发和加重了桥梁病害,并缩短了交通工具使用寿命,从而影响交通安全。分析城市桥梁桥头跳车病害的成因机理,介绍几种常用的桥头跳车处理方案,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行政伦理的社会基础及其价值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民社会及其理论的兴起促进了行政伦理的价值转向。这主要体现为由传统的单纯追求行政人员的个体官德向现代行政伦理的两维转向 :一是价值规范层面上行政行为的伦理道德化 ,即通过伦理道德规范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 ,实现行政行为责任化 ;二是实现政府规模、结构、组织形态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合理、合法化建制 ,即制度伦理化  相似文献   
9.
“美好生活”在中西伦理史中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在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美好生活”主要与个人的美好德性相关联,而工业化以来人类对自然的不断征服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工业文明引发的生态危机成为追求美好生活必须解决的问题,由此促进了人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即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美好生活”的必要基础。自此,美好生活与生态伦理生成了一种双向耦合关系,这要求人们遵循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建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美好生活需要的伦理观包括承认自然独立存在的价值和天然权利,人类必须尊重和保障自然权利,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秉持生态公平原则,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代际公平性。而生态伦理导向的美好生活实践路径包括生态伦理思想、生态法和生态正义观等的教育、宣传和普及,重点对城市空间布局与生活功能进行优化,以实现生态伦理价值作为科技发展的核心要求,限制不符合生态伦理要求的所谓“新科技”。融合运用包含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批判运用西方生态伦理的不同观念,以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生态观和实践观作为人们践行生态伦理导向的美好生活新家园的现实依据,将成为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中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道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区作为一种脱域传统"单位人"建制的"陌生人社会"空间场域,因社区主体的主要职业行动不在社区,必将引致多元主体利益诉求的复杂性冲突。为维护社区公共秩序的和谐稳定,基层政府惯于采用科层下移与技术嵌入的复合模式以求速解社区复杂性冲突。这种治理策略虽效能快捷却依旧问题重重。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作为一种以"统筹发展与安全"为战略导向、以基层党建助推多元主体关系链接为组织领导、以尊重个体自主性培育共同体归属感为精神自觉、以协商民主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协同型治理共同体形态,具有在理念和行动上既利用"脱域"又改造"脱域"的"低投入-高效能-可持续"的治理效能结构,将成为未来城市社区治理的创新方向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