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以红岩嘉陵江大桥左岸岸坡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边界规模、地层岩性、结构特征,通过研究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该滑坡的形成机制为塑流-拉裂式,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天然及暴雨状态下均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进一步改进关键性实验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快速淬火高压釜系统成功地完成了四个系列的含水卤化物介质-花岗质岩浆体系中钨锡的流-熔分配实验。确定了一批钨锡流-熔分配系数;并建立了它们与卤化物摩尔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分析了氯、钠、氟、钾对钨锡流-熔分配的影响;指出传统的钨锡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模式值得修正。  相似文献   
3.
索道运输作为输电线路中一种新的运输方式,具有成本低、施工方便,不受气候影响等诸多优点,已经在输电线路施工中广泛应用。但货运索道小车需依靠人力进行脱挂索,研究并实现货运索道小车的自动脱挂索是货运索道自动化运行的关键。通过对传统的行走小车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融合锂电式冲击扳手和红外感应技术、以单片机为直流电机控制器,对货运索道小车进行改进。实验证明,优化后的自动脱挂索小车能够稳定地应用于环境变化的复杂野外工作场所。  相似文献   
4.
钨、锡液态分离成矿作用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岗质岩浆体系中,钨、锡的流-熔分配和熔-熔分配实验结果为花岗质岩浆液态分离成矿作用提供了新证据,在实验范围内,钨、锡的流-熔分配系数和都很小,其最大值然而,钨、锡的熔-熔分配系数都大于1,其最大值分析估算表明,花岗质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作用难以形成大、中型钨锡矿床,而液态分离作用是形成钨锡矿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华南广泛发育有晚古生代断拉谷。许多重要的铜多金属矿床分布其中。这些矿床尽管地理分布位置相差较大,但都具有明显的多因复成特征,属地台阶段沉积(或火山沉积)成矿作用 地洼阶段岩浆热液(或混合热液)迭加、改造富集型。断拉谷对其中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起了“奠基”和“铺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野外及室内综合研究,对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过程及成矿作用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以较充分的证据说明该矿床属海相沉积(可能含部分远源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地下热卤水改造成因的层控型矿床。文中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建立复合维生素B片中泛酸钙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磷酸(100∶900∶1)为流动相,通过在200~400 nm的波长范围内扫描,结果显示210 nm为最大吸收波长,最终确定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表明,在本方法中,泛酸钙浓度在353.08~706.16μg·mL-1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与相应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4);专属性强,平均回收率为97.53%,RSD=0.89%(n=6),供试品及对照品溶液稳定性良好,常温下12 h内能保持稳定。本法准确、可靠、方便,可用于复合维生素B片中泛酸钙的含量测定及其质量控制,同时也为其他药厂同类产品的测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产于复式岩体内接触带的邓阜仙钨矿床,其四组矿脉群中的矿脉形态、产状及矿物组成的空间变化规律、围岩蚀变类型、分布均有明显的差别,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黑钨矿的Nb,Ta含量、mMn/mFe,mNb/mTa比值、黑钨矿及石英的氧同位素组成数据及由此而计算的成矿流体的氧同位素组成均随脉组的不同而规律性变化。成矿流体中渗透地下水参入量由北向南逐渐增加,且随成矿时间的后移而增加的规律。所有这些特征都表明矿区四组矿脉群是多次成矿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烟雾染毒的改良方法对小鼠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在普通烟雾染毒方法的基础上,改进制作一种可向染毒箱底部通入空气以增加氧气量,并能同时监测温度的染毒装置。将实验对象昆明系小鼠分为对照组(在普通染毒装置中,不染毒),染毒1组(普通染毒方法),染毒2组(改进的染毒方法)进行实验,应用统计软件SPSS20. 0分析比较各组之间小鼠的生存率、染毒装置内氧浓度以及总悬浮颗粒浓度变化。结果 共选取160只昆明系小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0只,染毒1组60只,染毒2组60只,均雌雄各半。实验结果发现,染毒2组小鼠的存活率显著高于染毒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 647 P=0. 02<0. 05),染毒1组装置内的氧浓度明显低于染毒2组氧浓度,且染毒2组装置内的氧浓度波动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 260,P=0. 045<0. 05)。染毒1组和染毒2组装置内的TSP浓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改进的烟雾染毒装置不影响毒物的剂量和染毒过程。结论 改良的烟雾染毒装置会使实验动物在非药物因素作用下的死亡率降低,且不影响实验染毒过程。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白芷愈伤组织中总香豆素质量分数的测定方法,同时优选利用超声提取白芷愈伤组织中总香豆素的最佳工艺.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以及溶液pH等因素进行研究,确定超声提取的最适条件.以欧前胡素为指标性成分,检测波长为300 nm,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白芷愈伤组织中总香豆素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提取白芷愈伤组织中总香豆素的最适奈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pH为9,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30 min.欧前胡素的质量浓度在3.0~30.0μg/mL (R=0.999)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3%,RSD=2.4%(n=3).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白芷愈伤组织中总香豆素的质量分数测定.利用该方法对白芷愈伤组织和白芷药材进行同时提取测定,结果表明白芷愈伤组织中总香豆素的质量分数是白芷药材中的9.7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