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氢酸相对强度与熵变的关系可用某氢酸的酸根离子同另一氢酸分子在水溶剂中质子传递反应B~-(aq)+HA(aq)(?)HB(aq)+A~-(aq)(1)的标准摩尔自由焓变(△rG_m~(?))来量度水溶液中两种氢酸的相对强度。当质子传递反应的(△rG_m~(?))<0时,表明B~-离子的质子亲合能大于A~-离子的,反应向右自发进行,HB(aq)比HA(aq)的酸性弱。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2.
极化理论是离子键理论的重要补充。离子的极化作用是离子极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因为它决定着物质的不少属性。如物质熔、沸点的高低,洁解度的大小,水解性的强弱,以及物质的键型、晶型、颜色等等。因此有很多学者在离子的极化方面作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对每一种离子来说,都具有吸引任何一种电性相反的离子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其变形。  相似文献   
3.
水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重要类型之一。近年来,由于离子交换、萃取、逆渗析和离子选择性电极等新技术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人们对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行为的研究,金属离子的水解是该问题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不少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仅在金属离子水解常数的计算上提出新的经验公式,并阐明其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无机含氧酸盐在自然界中分布相当广泛,因此对其溶解性、特别是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若有定量化的研究数据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和自己的工作基础上,通过了解无机含氧酸盐溶解的全过程,分析了金属离子和酸根在溶解中的作用,抓住影响溶解性的主要因素,即无机含氧酸盐酸根离子的结构,对其进行研究,提出判断无机含氧酸盐溶解性规律的计算公式,根据公式得到定量化的数据,表现了无机含氧酸盐溶解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溶解度是物质的重要属性之一,它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均有很大的意义。一般认为,离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是晶格中的离子首先克服彼此间的引力,从晶格中解离下来成为气态离子,然后进入水中与极性水分子结合成水化离子。如果某物质的离子在水化过程中,放出的能量足以抵偿和超过破坏晶格所需要的能量,则该物质易溶于水,溶解度大;反之,则  相似文献   
6.
关于无机含氧酸强度的问题,前人已作了不少的研究工作。早在1954年,鲍林提出了经验公式(1)。pk=7.5-10m 5n(1)公式中的pk为酸的电离常数k的负对数,m为成酸元素原子的形式电荷,n为酸分子或酸根离子中不与氢相连的氧原子数。 1956年,徐光宪等学者提出了经验公式(2),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电解水的实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初步揭开物质组成的窗户,同时也是学生初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性和“一分为二”观点的重要化学事实。这一重要化学实验历来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难点。曾有人作了大量的改进工作。为了适应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因陋就简,以土代洋,进一步对这个实验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8.
早在1791年德国化学师李希特提出了当量的概念。尔后,在化学发展史上当量和当量定律起过重大的作用。自从1971年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在国际单位制中增加基本单位摩尔之后,曾有人提出用摩尔取代当量,即以半个原子、半个分子或其它分数的原子、分子为基本单位,便可以用摩尔取代克当量。但该文没有指出这些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本文以克  相似文献   
9.
无机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可表示为Pkm=-lgS,S为重量摩尔浓度表示的溶解度。影响无机盐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晶体的晶格能和组分离子的水合能以及溶解过程中的熵效应等。根据无机盐的溶解度与其组分离子的半径r、电荷Z的关系来分析,晶格能、水合能均与离子的极化作用有关。由于极化理论是离子键理论的重要补充,极化的结果可使键型发生改变,因  相似文献   
10.
H_mX 为氢酸的通式,有关其酸碱性的定性描述比较常见,但定量计算却不多.周志华从成酸元素原子的共价半径和价电子出发提出的经验公式,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偏差较大;蔡寿辉从成酸元素的负离子半径、离子所带负电荷及分子中的氢原子数出发提出的经验公式对第Ⅵ、Ⅶ主族的元素符合较好,但对第Ⅳ、Ⅴ族元素形成的氢酸又不适用.陈文建等进一步考虑了分子对称性对酸性的影响,提出的公式虽然符合大多数氢酸,但对氢氟酸来讲偏差却很大.笔者综合影响氢酸强度的各种因素,提出计算氢酸强度(pK_a)的经验公式,其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