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胡世学 《大自然》2013,(4):8-11
节肢动物门是自然界最为庞大的动物类群,其现生种类超过110万种,占已知动物种数的85%。节肢动物的身体两侧对称,身体分节,体节上具有分节的附肢。体壁含有几丁质,具有一定的硬度,起着相当于骨骼的支撑作用。由于坚硬的外骨骼会限制身体的生长,节肢动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定期蜕皮。节肢动物活跃在海洋、陆地和天空等广阔的生态范围内,是现代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经济生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韩健  胡世学 《科学通报》2005,50(15):1669-1674
因为化石保存以及埋葬过程中的复杂性,黄迪颖等[1]依据新的证据对澄江化石库中一些化石鳃曳动物的形态和分类问题提出了与韩健等[2]相左的看法,这些看法对于研究寒武纪生物爆发过程中翻吻动物的多样性非常有意义,但其中部分内容值得进一步商榷:1关于Xiaoheiqingellapeculiaris,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滇东地区含磷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认为渔户村组小歪头山段和雨碌段(待补段)分别代表一级碳酸盐磷酸盐台地上二级台地和台凹相区的同时异相沉积。晋宁、安宁地区中谊村段的白泥层与中白云岩层为上下关系,中白云岩层为上磷矿层下部的相变。根据20条含磷地层剖面的地层相分析进行相区划分,并作出中谊村段下磷矿层和上磷矿层两个沉积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4.
鲎类化石(节肢动物)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报道并描述了发现于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的节肢动物鲎的化石.通过对比研究证实这一化石为中鲎科一新属种,其形态特征与现生的鲎十分相似.这是该类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这一发现扩大了已知中生代鲎类的分布范围,也为研究鲎类的演化、生态变迁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胡世学  罗惠麟  侯蜀光 《科学通报》2006,51(11):1366-1368
报道了云南早寒武世乌龙箐组关山动物群中新发现的始海百合类棘皮动物化石. 关山动物群始海百合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始海百合类之一, 具腕、萼和柄, 其萼板形态简单, 无缝孔和瘤突, 腕长, 呈旋卷状, 柄较长, 柄与萼的长度之比较大. 关山动物群始海百合类棘皮动物的发现, 不仅对研究棘皮动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材料, 而且对研究早期棘皮动物和始海百合类生态习性变迁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它们有着蓝色的血液、别具一格的书鳃和像剑一般的长尾巴;它们能腹部朝上仰泳,也可以在海滩掘穴;它们在地球上生活了4亿多年,历经多次全球性生物大灭绝事件。它们,就是鲎。关于鲎的传奇故事,要从一件件珍贵的鲎化石说起。鲎属于节肢动物门螯肢亚门肢口纲剑尾目,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和最奇妙的动物之一。从背面看,鲎的身体由3部分组成:头胸甲、腹甲和  相似文献   
7.
1989年报道的早寒武世澄江化石库的云南火把虫(Facivermis yunnanicus Hou et Chen)躯体的前部具有5对触手, 而尾部被解释成简单的尖缩状; 并认为可能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相关. 此后, 它又被解释为与五口动物或触手冠动物等类群具有亲缘关系. 最近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发现了完整云南火把虫标本: 完整的云南火把虫不仅显示了躯干前端的5对叶足状附肢, 而且还保存了具2~3圈钩刺的倒梨形尾部. 基于这些重要形态学信息, 本文作者对云南火把虫的分类位置予以重新界定: 其5对叶足状附肢与神奇啰哩山虫(Miraluolishania Liu et Shu)的前躯干附肢十分相近, 似为同源构造, 因而很可能与叶足类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此外, 云南火把虫的5对叶足状附肢对于探索叶足类动物和节肢动物附肢的起源更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下寒武统黑林铺组(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的蠕形动物化石Sabellidites yunnanensis Luo et Zhang,S.badaowanensis Luo et Zhang的模式标本进行重新研究,通过虫体躯干表皮骨板的排列方式与产于同一剖面相同层位的古蠕虫Mafangscolex sinensis Hu 2005以及Palaeoscolex sinensis Hou et Sun躯干体环上骨板排列方式进行对比,认为前3个种躯干表面骨板的排列方式完全相同,即每一体环均有5横排骨板,但与中华古蠕虫(Palaeoscolex sinensis)每一体环只有4横排大骨板的特征不相吻合。建议采用Mafangscolex yunnanensis作为前3者的属种名称,并以最早发表的Sabellidites yunnanensis Luo et Zhang作为该属的模式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