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WC粉为基体,Co粉为粘结相,添加纳米Y2O3,通过球磨、压制成型和微波烧结制备WC-Co硬质合金。结果表明:制备的试样相结构为WC和η相(Co3W3C相),随烧结温度提高,试样的相对密度明显增大,在1 300℃时达到最高值,继续升高到1 320℃时出现局部熔融现象,随保温时间延长,试样的相对密度明显增大,但保温20 min后趋于稳定。加入纳米Y2O3可以明显细化晶粒,且其硬度和抗弯强度有一定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Al—Cu—Fe—B准晶材料断裂韧性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Vickers)压痕试验法来测试评估准晶Al59Cu25.5Fe12.5B3的断裂韧性.根据维氏压痕的断面轮廓、径向裂纹尺寸和相关的计算表达式,测试了显微硬度Hv和裂纹萌生的临界载荷值,评估了该准晶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E和断裂韧性.结果表明该准晶材料的杨氏模量为108.5GPa,断裂韧性约1.34MPa*m-1/2.对于维氏压头而言,裂纹萌生的临界载荷值在250mN~500mN的范围.此外,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裂纹萌生和裂纹扩展的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新型铁基高温合金C_2 86,经过不同的固溶处理及时效工艺 ,获得了细小弥散的球形γ′相 ;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 ,γ′相长大并向 η相转变 ;此合金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4.
罗军明  万润根  雷宇 《江西科学》2005,23(2):117-119
研究了在雾化制备Al63-xCu25Fe12Yx稀土准晶粉末,结果表明制备的准晶粉末细小且近似球形,添加少量稀土的准晶粉末更细小;850 ℃×4小时热压后准晶中除少量Y的稀土化合物相外,基本上是准晶相;添加少量的稀土后,准晶的硬度和耐磨性均有一定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罗军明  陈汴琨 《江西科学》1995,13(4):207-214
研究了溶胶沉淀热分解法制备氧化物超细粉,探讨了SPI分散剂的原理和作用。并以ZnO为例,摸索出温度、PH对粉末颗粒的影响,对得出的粉末进行了X射线、透射电子分析、化学成分分析以及颗粒尺寸测试,取得了较理想的实验结果。并指出该工艺易于转化为规模化生产,具有广泛的市场效益。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激光热处理对H13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优化处理的H13钢激光淬火淬硬层厚度达到0.62mm,回火稳定性提高40℃。同时,激光热处理耐磨性比软氮化和普通热处理都明显提高。模具使用寿命比普通热处理提高5倍。  相似文献   
7.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在氢气气氛下无压烧结制备Y2-x Lax O3(x =0 ~0.4)透明陶瓷,实验结果表明:在1 570 ℃氢气气氛下烧结5h,随着La2 O3含量的增加,烧结试样的相对密度及硬度均先上升后下降,其最大值分别达到了99.2%和809 HV,获得了透明陶瓷,其平均粒径仅为5~10 μm.  相似文献   
8.
4Cr5MoSiV1钢稀土软氮化工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军明  杨刚  袁永瑞 《江西科学》2001,19(3):138-141
研究了稀土及稀土加入量、共渗温度、共渗时间对共渗层厚度、表面硬度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加入能明显加快共渗速度,缩短共渗时间、特别是扩散层硬度,使硬度梯度下降;渗层组织改善,过渡层中碳化物、氮化物细小弥散。生产应用表明,该工艺处理铝合金压铸使用寿命提高两倍。  相似文献   
9.
在氯化锌存在下,通过硫化锌的热氧化制备具有六方纤维锌矿结构的氧化锌绿色荧光粉;研究煅烧温度对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影响并测定了荧光粉中硫、氯元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锌的存在有利于改善ZnO的结晶性和硫、氯元素的共掺杂,形成更多的缺陷,进而大大提高合成产物的荧光发射强度;合成ZnO的荧光光谱表明氯的掺杂不仅可以提高荧光发射强度,而且具有淬灭激子发射的作用,使荧光发射只有1个峰值为506 nm的绿色宽带发射,在800 ℃时有最强的发射作用,同时还明显强化了电子从价带到带隙缺陷中心跃迁对荧光发射的贡献;该峰的位置随煅烧温度从700 ℃升高到1 000 ℃而在378~386 nm变化,与紫光二极管的光输出波长相匹配,有望应用于白光二极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