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2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Tl-Ba-Ca-Cu-O系超导体多相同时存在,多至6相,均属四方晶系钙钛矿结构,其中(2223)(2212)相共生,其衍射谱给出c≈33A的假象.加Mn可以部分取代Tl,但增加Mn的含量将失去高温超导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3种重点保护蕨类植物孢子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中国3种重点保护蕨类植物孢子表面的微形态学特征,即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和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对过去在光镜下观察的一些不准确的描述进行了修正和补充.研究结果对于准确鉴别该3种蕨类植物和研究其亲缘关系提供了有重要价值的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羊滩沙地的形成及其对北京沙尘暴天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黄羊滩沙地进行物质成分分析、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黄羊滩沙地的物质具有二源性特征,分别来源于黄羊滩洪积台地洪积物和洋河冲积物.根据沙地发育条件和历史过程,认为黄羊滩沙地不会有大的扩展.以粒度数据为基础,估算出黄羊滩沙地沙丘φ值大于4的沙尘年平均输出量为7.98×102 t*a-1,φ值大于7的沙尘年平均输出量为3.23×102 t*a-1,占年沙尘输出量的40.5%.北京沙尘暴沙尘组分以φ值大于6.8的为主,黄羊滩沙地对北京沙尘暴天气的沙尘有一定的贡献量.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GaP:N LPE材料中位错密度和发光的关系及位错坑形态,结果发现:样品经外延后,外延层的位错密度比衬底的位错密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样品各异,下降幅度为37% ̄83%;外延层的位错密度越低,样品的发光越好。位错坑的形态有正六棱锥形,不等边六棱锥形和正三棱锥形3种形状,随着腐蚀过程进行,正六棱锥形坑渐渐演变为正三棱锥形坑。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能谱仪,对泥河湾盆地井儿洼剖面的粉砂黏土沉积纹层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个纹层偶中Si和Ca元素的质量含量w存在明显的差异,粉砂纹层中的w(Si)值高,w(Ca)值低;而黏土纹层中的w则正好相反.Si和Ca元素在粉砂纹层和黏土纹层中的交替变化,与碎屑物的组成有关,可能反映了一年中古湖水特征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5种蕨类植物木质部管状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蕨类植物木质部管状分子的类型及特点,分别对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银粉背蕨(Aleuritopteris argentea)、华北薄鳞蕨(Leptolepidium kuhnii)、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和耳叶金毛裸蕨(Gymnopteris bipinnata var. auriculata) 5种蕨类的叶柄或根状茎维管束进行离析处理,并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和照相.结果显示: 1)5种蕨类植物中都有导管分子存在,耳叶金毛裸蕨除具有导管分子外,还有管胞; 2)导管分子普遍具有多穿孔板,穿孔板以梯状为主,偶有网状,但没有单穿孔板,各种蕨类的管状分子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纹孔膜残余; 3)蕨导管分子的端壁和侧壁分化明显,存在网状穿孔板,并具有纹孔二型性现象,以及多孔性纹孔膜和凹槽结构; 4)银粉背蕨叶柄导管分子的穿孔板有的与纹孔膜完整的壁相邻,根状茎导管分子的侧壁之间以"脊"状结构相隔; 5)华北薄鳞蕨叶柄导管分子中存在不连续穿孔板,根状茎管状分子的端壁和侧壁分化鲜明; 6)荚果蕨叶柄导管分子中存在网状-梯状混合型穿孔板; 7)耳叶金毛裸蕨叶柄中同时具有导管分子和管胞,导管分子的穿孔板有的与纹孔膜完整的壁相邻; 8)与被子植物相比,蕨类植物导管分子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原始性.  相似文献   
7.
C+Ti双注入钢中纳米抗腐蚀相的形成和抗腐蚀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Ti注入样品经过腐蚀和点蚀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了抗腐蚀的丝状纳米相. 多重电位扫描法研究表明这种相具有抗腐蚀和抗点蚀特性,其腐蚀电流密度下降10~26倍. X射线分析表明这种相为直径10~30 nm的FeTi和FeTi2相,这种相密集的镶嵌在注入层中,其长度大约为150~320 nm. 腐蚀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密集的丝状的抗腐蚀和抗点蚀的纳米结构. 这种丝状纳米相是金属碳化物,这些相构成了具有优异抗腐蚀特性的钝化层.  相似文献   
8.
稀土元素La在金属胎体-金刚石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热压烧结条件下,稀土元素La对铜基胎体-金刚石复合材料的抗弯性能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La,可以减少胎体中孔洞缺陷,改善胎体的组织结构,提高胎体性能;适量La可以净化金刚石表面,提高金刚石颗粒和金属胎体之间的黏结性能,并能进一步提高金属胎体-金刚石复合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微钛钢中TiN析出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TEM对低碳微钛钢中TiN沉淀相的析出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铸态情况下,因Ti的偏析,TiN呈枝晶析出;热处理过程中,析出的TiN进一步长大。  相似文献   
10.
Si^+和Ti^+注入H13钢注入层微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Si^+(100keV,5×10^17cm^-2)和Ti(100keV,3×10^17cm^-2)注入H13钢注入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后板条状马氏体完全消失,Si^+注入导致注入层晶粒细化,而Ti注入导致注入层非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