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科学地研判本土新冠疫情复发时的发展趋势,有效控制和防止疫情蔓延,本文将疫情传播分为三个时段,并综合考虑舆情与防控措施对各时段的干预效果,建立了一种分时段的具有非线性参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模型.在真实数据集上的仿真结果表明: 对感染者排查力度的快速增强会显著干预疫情扩散,可使受感染人数增速减缓的拐点提前到来.相比其他模型,所提模型对大连2020年12月疫情的预测结果不仅均方误差小,而且曲线的变化趋势更贴近现实情况.此外,本文对具有长自由传播期和强聚集性的疫情进行了仿真,预测误差与同类模型相比较小.这表明本模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与健壮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显微和超微技术方法研究了一种水华裸藻(EugLenasp)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同时还对藻体表面线纹结构特征对于裸藻属种间分类研究的意义及这种裸藻的繁殖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微囊藻水华对鱼类的生态毒性及其机理.采用饲喂微囊藻水华浮沫的暴露方法对泥鳅进行口服暴露28 d,剂量为经腹腔注射微囊藻细胞抽取物LD50的1/10[即75 mg细胞抽提物/(kg.体重.d),约为10μgMC-RR/(kg.体重.d)].生长测定结果表明,饲喂微囊藻明显抑制泥鳅的生长,但没有改变实验鱼的肝体比.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实验鱼肝细胞结构有明显的改变,细胞器受到损伤.所观察到的超微结构变化主要是内质网膨胀、细胞核变形等,但线粒体结构没有明显变化.显微观察还发现了脾细胞结构的变化,说明微囊藻毒素对泥鳅脾脏也有损伤作用.蛋白磷酸酶抑制测定法检测发现,受试泥鳅肌肉中没有微囊藻毒素的积累,可能是由于低剂量的微囊藻毒素暴露没有引起生物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PCC7806为研究对象,研究草甘膦Glyphosate胁迫下M.aeruginosa PCC7806生长、细胞色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对光合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草甘膦质量浓度50mg/L时,M.aeruginosa PCC7806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96h,草甘膦对铜绿微囊藻的半效应质量浓度EC_(50)为62.33mg/L.草甘膦质量浓度为200mg/L时能显著降低铜绿微囊藻单位细胞内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光诱导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低质量浓度下光系统没有表现出明显抑制,并表现出高于对照组的峰,而当质量浓度为100mg/L时,24h与96h结果发现O-J-I-P特征均已消失,表明其光合系统Ⅱ(PSⅡ)活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灌胃染毒的方法研究了微囊藻毒素对小鼠抗氧化系统的毒性.结果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第4周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第3周和第4周下降,表明微囊藻毒素处理后导致H2O2积累,使得氧化损伤加强.谷胱甘肽含量从第2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在第4周时发生显著性升高,提示微囊藻毒素和谷胱甘肽结合的速率增高,从而加快了肝组织对微囊藻毒素的清除.本实验结果说明抗氧化系统在微囊藻毒素的解毒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囊藻毒素对澳洲水泡螺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梯度浓度的微囊藻毒素(6.7μg/L、26.7μg/L、66.7μg/L、166.7μg/L、333.8μg/L、1 335.2μg/L)和人工培养的有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7806)对澳洲水泡螺(Bulinus australinanus)分别进行急性和亚慢性毒性暴露,观察对螺的毒性效应.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澳洲水泡螺对微囊藻毒素有很强的耐受力,试验期间(5 d)未发现螺中毒死亡情况,甚至当微囊藻毒素高达1 335.2μg/L时,仍无死亡.亚慢性口服毒性实验结果发现,澳洲水泡螺可以取食微囊藻,但不能消化;微囊藻严重影响螺生长、繁殖等生理活动,微囊藻的长期喂食暴露会使螺因饥饿或染病而死亡.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宇宙系统研究了在硝氮+磷急性胁迫下,3 d内伊乐藻、苦草和菹草的现存量、生产力、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硝氮+磷28.2 mg.L-1时,伊乐藻和苦草的现存量可保持正增长,高于该浓度,则负增长;菹草在最大的胁迫浓度下(硝氮+磷=225.6 mg.L-1),其现存量仍可保持正增长,3种植物对硝氮与磷复合胁迫的抗性大小次序是:菹草伊乐藻苦草,硝氮和磷对3种植物的胁迫没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UV-B辐射下,培养群体和单细胞的铜绿微囊藻,研究了外源的SNP(硝普钠,NO供体)、AsA(抗坏血酸)对铜绿微囊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的增强,群体和单细胞微囊藻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上升后下降,POD(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经过2 h照射后,抗氧化酶的活性都大于对照所发生的变化,而群体的抗氧化酶始终保持着比单细胞更高的活性,这说明群体比单细胞更能耐受UV-B胁迫.同时SNP处理组所测得的数据均比对照组和AsA处理组大,这说明SNP能更好地协助铜绿微囊藻耐受UV-B辐射.  相似文献   
9.
用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对太行隆肛蛙(Feirana taihangnicus)蝌蚪进行急性和亚急性暴露,研究该离子液体对蝌蚪的急性毒性,检测亚急性暴露对蝌蚪抗氧化酶SOD,CAT和GPx活性影响及其MDA含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对蝌蚪的24hC50为82.1mg·L-1,说明该离子液体对蝌蚪具有明显的毒性,其毒性强弱与传统有机溶剂相当.同时,低剂量离子液体的亚急性暴露可诱导蝌蚪抗氧化酶活性的显著变化并引发机体轻度氧化损伤,这种损伤在染毒后期可被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自动修复.另外,低剂量离子液体的亚急性暴露也可引发蝌蚪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