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8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钾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钾对大豆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有增强作用,钾能显著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产量随着施K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纯K量150kg/hm2时,高油品种东农434产量达2727kg/hm2,高蛋白品种黑农35产量达2651kg/hm2。施钾有提高大豆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的趋势。表4,参6。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类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路面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对比研究了四种聚丙烯纤维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强度、韧性、耐磨性及渗透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聚丙烯单丝纤维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并且优于其他三种纤维;某些聚丙烯纤维不但没有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还使抗冻性下降;在选用聚丙烯纤维时,应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经1998、1999两年试验,在大豆播后苗前喷施不同除草剂进行封闭灭草,除草最好的组合是乙草胺 宝收,乙草胺 豆磺隆,两个处理防效分别达到83.7%和55.4%。另外,在抑制杂草发生的同时各处理对大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在1.6%~11.3%。表3,参3。  相似文献   
4.
在洛塔岩溶石地山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基础上,实施岩溶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表层岩溶带、岩溶石山地区水土流失定量评价、生态重建与恢复试验等示范研究,系统总结生态系统对岩溶水循环的影响,构建洛塔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西南岩溶石山区岩溶水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实用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现象,它的产生与岩溶环境条件直接相关。通过对流域内的岩性、地貌、岩溶形态、表层岩溶带、地下管道在岩溶水系统中构成的水文网络及动态变化等岩溶环境特征的调查研究,论述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及其产生的后果。根据石漠化的分布现状与岩溶环境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石漠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湘西洛塔禁伐恢复林木本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湘西洛塔喀斯特地貌植物群落20年恢复林进行样方调查,结果表明该植物群落的外貌由青榨槭、四照花、枫香、杜英、楠木等中小高位芽植物决定,其结构主要以灌木层为主,整个群落正处于一个向顶极状态发展的阶段.调查的数据还表明,在50 m×4 m样地内有木本植物96种,比自然恢复40年的阿堀村风水林物种多样性高.个体高度与径级结构以灌木层和幼苗占绝对数量,说明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其木本植物的配置还未达到稳定状态,正向着顶极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马山地下河流域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的基础之上,实地进行生态环境现状与危害的调查,发现该区洪涝与干旱灾害频繁、石漠化问题突出、植被结构简单、土壤与水质污染严重,从而提出提高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发展特种经济、实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等石漠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种植顺序对黑土区大豆、玉米、小麦的产量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北方黑土区通过大豆,玉米,小麦多种定位轮作区方式,探讨种植顺序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轮作(麦米豆)产量最高,10年连作和豆米豆,豆麦豆迎茬产量差别不大;小麦产量结果是:豆豆豆麦和米豆麦区相对较高,10年连作产量最低;玉米产量结果是:豆豆米产量最高,10年连作产量最低。表3,参5。  相似文献   
9.
钙素营养对大豆的影响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钙素营养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从大豆对钙的吸收及钙在大豆植物体内的分布,钙与其它元素的相互作用,钙对大豆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我国大豆钙素营养研究较少,探讨大豆钙素应用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生产指导意义。参24。  相似文献   
10.
施用生石灰对土壤酶活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生石灰对土壤酶活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初步研究表明,在大豆各生育期内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随土壤酸性变弱而受到抑制,而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却增强,大豆产量呈现出随生石灰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1.0%~9.5%。经土壤酶活性与大豆产量的相关分析得出,酸性土壤改良后土壤酶活性提高,在酸性较强的土壤上种植大豆,施肥时配合一定量的生石灰对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大豆产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的施用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