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曾国强 《科技信息》2011,(9):302-302,336
文中介绍了地铁车站公共区照明光源的种类及选择比较;通过对目前常用直管荧光灯的计算分析,明确了直管e-Hf高效荧光灯在节能照明设计中的节能情况及未来应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多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3D骨架人体行为识别模型没有充分挖掘骨架序列所蕴含的几何特征,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文章在AIF-CNN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多流融合网络模型(MS-CNN)。在此模型中,新增一种几何特征(kernel特征)作为输入,起到了丰富原始特征的作用;新增多运动特征,使模型学习到更加健壮的全局运动信息。最后,在NTU RGB+D 60数据集上进行消融实验,分别在NTU RGB+D 60数据集、NTU RGB+D 120数据集上,将MS-CNN模型与19、8个行为识别模型进行对比实验。消融实验结果表明:MS-CNN模型采用joint特征与kernel特征融合,其识别准确率比与core特征融合的高;随着多运动特征的增多,MS-CNN模型的识别准确率有所提高。对比实验结果表明:MS-CNN模型在2个评估策略下的识别准确率超过了大部分对比模型(包括基准AIF-CNN模型)。  相似文献   
3.
微型航天器在交会对接、在轨服务等太空任务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凸现,高精度地保证近旁操作的完成是实现其功能的关键.利用两套五自由度卫星模拟器,在一个面积为3m×4m的大理石试验台上,搭建了一套微型航天器近旁操作地面仿真验证系统.针对典型的近旁操作任务,进行了仿真实验.利用边缘检测等图像处理技术获得目标的相对位置信息,利用模糊控制方法实现了从航天器对主航天器的自主探测、自主接近和近旁保持.实验结果表明,仿真系统能够对近旁操作任务进行功能及原理的仿真验证,为进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港口现有岸电电源产品所采用控制策略的不足,研究分析了岸电电源PWM可逆变流器数学模型在DQ坐标系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重复控制和神经网络内模控制的变流器输出波形复合控制策略.采用BP神经网络结构作为内模控制器的预估模型和控制器,神经网络预估模型可在线学习建立与被控对象相匹配的精确模型,神经网络控制器动态响应快,输出无静差,扰抗性好.实验证明,应用该复合控制策略的系统整流功率因数接近于1;供电非线性混合负载输出波形失真率低于2%;动态响应快,在2个周期内恢复稳定输出.  相似文献   
5.
曾国强 《科技资讯》2010,(10):78-79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盾构机施工及技术管理的相关工作经验,以某吊装施工项目为研究背景,探讨了吊装施工的实施方案和安全方案,全文详细论述了整个施工流程及其中的注意事项,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航天器的有效载荷比,针对目前姿态控制系统中采用有线连接的问题,以单轴气浮台为仿真平台,基于无线自组织网络构建了一种刚体航天器姿态控制半实物仿真系统,提高航天器设计的灵活性和可靠性.首先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构成和方案设计,星载计算机采用双ARM冗余的体系结构,光纤陀螺、星载计算机、反作用飞轮以及动力学仿真机之间可通过无线自组织网络节点互连.其次,介绍了姿态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控制算法.最后,利用该系统对航天器三轴正常姿态稳定控制进行了半实物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姿态控制精度能够满足任务需求,同时校验了仿真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小卫星在轨自主运行的需要,对其姿态控制模块进行设计与仿真研究,其中使用修正罗德里格参数描述卫星姿态运动并进行姿态控制律设计,使用Stateflow设计了六种姿态控制模式及其转换逻辑并结合Simulink搭建了姿态控制仿真系统.根据对地定向模式、目标指向模式、闲置模式的时序指令进行了姿态控制仿真分析,三种模式下姿态均收敛,说明了姿态控制律设计和姿态控制模式之间转换逻辑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电流脉冲前放的数字式电荷积分能谱仪可以对29 Mcps的信号发生器测试信号输入保证99.98%的脉冲通过率.该文设计的数字式电荷积分能谱仪系统连接NaI(Tl)探测器对Cs-137放射源测量,统计其通过率为82.3kcps,662keV射线能量分辨率为7.53%,系统死时间为2.26%.相同条件下,传统数字化能谱仪系统的能量分辨率为7.53%,系统死时间为24.5%.通过实验可知,该文设计的DQDC数字化能谱仪系统相比于传统数字化能谱仪具有更高的脉冲通过率,能量分辨率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星载计算机的软/硬件性能,建立了以两个星载计算机为核心的卫星编队仿真验证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软、硬件构成,重点解决了动力学仿真机与星载计算机CAN总线双向数据传输、动力学仿真机以及星载计算机的进程同步、星载计算机的无线通信以及实时驱动STK场景动画显示等问题。在成功实现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双星编队自主维持控制仿真。仿真结果校验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软硬件接口的正确性。
Abstract:
To verify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performance of the on-board computer, a demonstration simulation system for formation flying satellite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wo on-board computers.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architecture of the simulation system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key problems of the data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dynamic simulation computers and the on-board computers via CAN bus, the synchronization of the dynamic simulation computers and the on-board computers,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the on-board computers, and the real-time visualization animation by driving STK were solved. Based on the developed processor-in-the-loop simulation system, the autonomous formation keeping control for dual satellites was perform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simulation system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interfaces.  相似文献   
10.
机器人打磨碳纤维复合材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越的性能正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为提高打磨该材料的表面质量及改善打磨环境,在工业机器人基础上开发一自动打磨系统并对打磨工艺进行研究。基于被动柔顺装置(Pushcorp AFD71)设计机器人打磨末端执行器,相较于传统打磨工具,它具有恒力输出、力控制稳定简单、响应快等优点。重点研究了机器人自动打磨系统的集成以及利用该系统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打磨实验,研究各参数(主轴转速、机器人移动速度、打磨正压力、倾角和砂纸粒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后通过碳纤维复合材料顶盖横梁的打磨应用验证了该机器人自动打磨系统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