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自然科学   9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砌体墙片抗震破坏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既有砌体墙片的抗震破坏性能,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实验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砌体墙片有限元计算模型,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下抗震破坏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高宽比的砌体墙片破坏形态不同,高宽比为0.6的砌体墙片的破坏形态是弯剪型破坏,高宽比为1.0和1.2的砌体墙片的破坏形态是剪切型破坏。墙体裂缝大致为交叉斜裂缝。实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48层筒中筒结构在35层处设置刚性层效果的计算分析,提出筒中筒结构设置刚性层的作用机理在于提高翼缘框架的轴向抗侧作用,影响设置刚性层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于外框筒裙梁刚度  相似文献   
3.
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泡沫混凝土减震层对花岗岩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 综合考虑围岩位移、塑性区范围、应力场分布、应变增量等指标,得出增设泡沫混凝土减震层可以大幅降低围岩最大主应力以及衬砌结构的内力,有利于围岩的稳定.其次分析了减震层各物理力学参数对花岗岩隧道地震响应的具体影响,得出增加减震层变形模量或粘聚力可以大幅降低衬砌结构中的内力;而减震层的内摩擦角及泊松比的改变对减震层的减震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研究原型结构为即将要在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建设的高度为220 m的1 000 MW级热力发电厂超大型间接空气冷却塔,设计并实现了缩尺比为1∶30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试验工况涵盖I~IV类场地条件下,冷却塔模型分别在7度、8度设防多遇地震、偶遇地震和罕遇地震对应的72组三向地震动激励,观察检验模型结构在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地震动激励水平下的反应性态.同时,在每个级别的地震模拟试验工况前后,进行模型振动模态特性试验,实时监控模型结构在经历每个阶段地震动工况后的振动特性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冷却塔结构基本能够满足7度、8度设防条件下的抗震要求,但冷却塔下部的X型支腿两端与其喉部以上的壳体属于抗震薄弱部位,受较为密集的多个相邻高阶振型耦合振动影响,上部壳体厚度最薄处出现较为严重的环向破坏.  相似文献   
5.
针对抚顺煤矿计算采沉区以外批量房屋损伤,通过现场变形测量、地质勘查。得到了损伤房屋的分布、结构类型、破坏特点、场地条件等基本数据。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和结构力学分析,提出了构造断层与采煤沉陷相互作用导致局部区域岩体运动呈现“多米诺骨牌”形式,总体趋势向沉降盆地中心运动,在断层线出露地表处出现“反陡坎”,揭示了在计算的正常沉陷范围以外地表若干建筑差异沉降破坏的形式与采沉方向相背的原因,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目前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常用四种方法及其适用范围,提出了对于分析复杂体型的结构全三维有限元模型是当前最为合适、最为有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阐述了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计算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地震动的3D瞬态特征与结构破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一个异于传统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利用最近发展的地震动8D瞬态参数分析理论,有选择的研究了有关近场地震动记录的8D瞬态特征:通过对典型近场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模型的算例分析,探讨了速度脉冲型地震动与结构延性需求之间的关系,指出结构破坏固然与地震动的反复作用有关,但对于大多数结构的关键破坏起控制作用的却可以归因于近场地震动的脉冲特性,这对认识结构破坏的根本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浮放物体的防震保护需求,研发出一款基于新型抗侧移组件的曲线轨道式隔震装置。阐述它的构造特点和运行机制,并依据结构原理制作模型,通过试验与理论对比来检验模型的运行质量进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然后结合雨花阁内文物来设计样机,采用多条楼面波进行样机的振动台试验,测试其隔震效果。最后探讨建筑滤波效应对该类隔震装置设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曲线轨道式隔震装置经优化后不仅零部件功能清晰,结构简单易加工,而且具备整体性强、运行质量高以及后期可扩展等优势。试验模型的零部件能充分发挥各自功能,尤其是抗侧移组件极大提高了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结合案例所设计的样机虽具有较好的隔震性能,但限于非线性双自由度的结构特点,重复试验的响应结果存在差异,工程应用中应予以重视。当楼面波不易获取且隔震装置周期远离建筑自振周期时,依据楼面加速度放大系数,将调幅后的原始波作为隔震装置设计依据是可行的且结果偏保守。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在工程设计中遇到的偏心结构地震的求解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理想弹塑性模型的剪力一扭矩等效屈服面的建立,进一步发展了基于双线性模型的描述偏心结构地震反应性态的“三状态空间”(对应于结构完好的弹性空间、对应于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破坏的弹塑性空间和结构丧失承载能力的失效空间)模型。与单层RC偏心结构的地震模拟试验结果对比发现,该模型可以更为合理的描述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性态,为钢砼偏心结构的性态抗震设计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概念性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