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姜片虫病流行于东南亚地区。虫体首次在英国伦敦船员医院的一印度船员十二指肠中发现(Busk,1843)。经Odhner(1902)形态比较后命名布氏姜片虫(Fasciolopsisbuski(Lankaster,1875)。病原生活史早期由Nakagawa(1921)在我国台湾阐明,后又经Barlow(1925)于浙江进一步以自身感染证明此虫在人体中的发育过程。我的姜片虫病区首先在浙江绍兴、萧山一带发现(Barlow,1925;陈万里、蒲南谷,1937;吴光,1937—  相似文献   
2.
在室温25℃±1℃,相对湿度55%~65%条件下,舍蝇的卵期0.92~1.25(1.04)d,幼虫期4~6.75(5.65)d,蛹期5~7.78(6.80)d,成虫产卵前期4~6(5.33)d.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需13.92~21.78(18.82)d.还报告了舍蝇各虫期的主要特征和卵、幼虫及成虫的重要习性.  相似文献   
3.
1992年4~6月在厦门市万石植物公园捕获的黄胸鼠体外采获大量地里纤恙螨,并从该螨分离出一株恙虫病立克次体,在光镜下立克次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其大小为0.402~0.703×0.502~0.904(0.508×0.617)μm.在扫描电镜下其形态多为圆球状,细胞内立克次体有一层0.23μm厚的外膜,立克次体大小为0.218~0.760×0.395~1.09μm.  相似文献   
4.
厦门蝇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厦门市的蝇类计4科26属44种。其中,13种是本地新记录;其次,简述了10种重要蝇的活动场所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叶巢外睾吸虫性细胞发育的染色体行为,初级精母细胞经两次减数分裂发育为精子.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发育时间长而复杂,经历细线期至终变期等五期,各期形态均有描述.单倍体染色体为8条,核型特征是5M+2ST+1T.第二次减数分裂由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32个梭形精细胞,继而发育为32条精子.  相似文献   
6.
利用猪粪集约化生产蝇蛆的生态工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蝇蛆对猪粪的能量、物质进行消化吸收,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获得生物肥及蝇蛆蛋白两个产品.结果表明,蝇蛆生物肥为咖啡色、无奥和疏松状,其肥效指标明显优于自然熟化的猪粪,氮含量显著优于干猪粪;蝇蛆干品的氨基酸总量、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和灰分含量等指标均优于鱼粉.蝇蛆处理猪粪具有提高生产利润、净化生产环境等一系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农业生态工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福建各地鸡住白虫病的感染率、发病率与死亡率。福建鸡住白虫病原经形态比较后鉴定为沙氏住白虫(Leucocytozoon Sabrazesi Mathis& Leger),并对宿主血液中配子体的活动规律有详细观察。 本文还首次报告斑蜗是我省鸡沙氏住白虫病的传播媒介,其自然感染率达38.18%。对于鸡住白虫种类季节感染和本病的防治等也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8.
舍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幼虫分泌物及血淋巴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告舍蝇幼虫分泌物具有抗根结线虫(Meloigyne sp.)活性,同时未经外源诱导的舍蝇幼虫,其分泌物和血淋巴提取液也有抗菌活性。IEF-PAGE电泳分析表明,幼虫分泌物和血淋巴提取液呈微酸性至弱碱性,前者电泳带为6条,后者7条,两者的第二和第五电泳带在同等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9.
厦门地区不同生境的恙螨种群组成与密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厦门耕作区和旅游景区不同生境的恙螨种群组成与密度.旅游景区的恙螨种类比耕作区丰富,计2科6属7种,地里纤恙螨为优势种,占89.13%,其次是中华无前恙螨,占8.28%,其余5种占2.59%.耕作区1科4属5种.优势种为中华无前恙螨,占93.71%,羊城背展恙螨次之,占5.81%,其余3种占0.48%.6种生境的恙螨密度依次是水稻种植地,杂草灌木地,蔬菜种植地,山坡树林地,旱作种植地和建筑物周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先后在东山、漳浦等六县调查资料,联系本省气候、农业耕作等因素,对危害农民的钩虫病的流行、传播及病原种类作了研究,发现了以美洲钩虫为主的两种混合感染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