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并结合盆地模拟,对吐哈盆地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排烃门限和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史埋深过程中,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分别约于3.5,4.0和4.5km处进入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排出门限,排烃阶段为:水溶-扩散相排气→游离相排气→游离相排油气。天然气主要以水溶、扩散、油溶和游离4种相态排运,其中,水溶相和扩散相所占比例分别超过35%和20%,排出油中水溶相和扩散相约占30%,游离相不到70%,现今,1m^3源岩中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的排出量分别为0.4m^3,0.18m^3和0.16kg,三者的排出效率分别为32%,26%和24%左右。  相似文献   
2.
利用热压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并结合排烃门限理论 ,对柴达木盆地各类烃源岩的生、排烃特征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 ,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烃源岩排烃门限判别图。研究结果表明 :①地质条件下水介质的存在有利于烃源岩生、排油气 ;②烃源岩在地史过程中存在一个向外大量排油气的门限 ,烃源岩只有进入这一门限后才能大量排油 ,在这之前生成的油均残留于烃源岩中 ;③煤、泥岩、碳质泥岩的生、排烃过程均可分为 3个不同的阶段 ,即 :生、排气态烃阶段 ,生、排液态烃和重烃气阶段 ,生、排高温裂解气阶段 ;④研究区各类烃源岩的原始有机碳生油率为 10~ 5 0 0kg/t,残留油率为 5~2 80kg/t,排油率为 0~ 2 5kg/t,生、排气率为 10 0~ 80 0m3 /t。柴达木盆地第三系下干柴沟组烃源岩在埋深为 2 2 5 0m左右进入排烃门限。  相似文献   
3.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并结合盆地模拟 ,对吐哈盆地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排烃门限和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地史埋深过程中 ,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分别约于 3 .5 ,4 .0和 4 .5km处进入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排出门限 ,排烃阶段为 :水溶扩散相排气→游离相排气→游离相排油气。天然气主要以水溶、扩散、油溶和游离 4种相态排运 ,其中 ,水溶相和扩散相所占比例分别超过 3 5 %和 2 0 %。排出油中水溶相和扩散相约占 3 0 % ,游离相不到 70 %。现今 ,1m3源岩中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的排出量分别为 0 4m3,0 18m3和 0 16kg ,三者的排出效率分别为 3 2 % ,2 6%和 2 4 %左右。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烃源岩生、排烃特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压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并结合排烃门限理论,对柴达木盆地各类烃源岩的生,排烃特征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烃源岩排烃门限判别图。研究结果表明:①地质条件下水介质的存在有利于烃源岩生,排油气;②烃源岩在地史过程中存在一个向外大量排油气的门限,烃源岩只有进入这一门限后才能大量排油,在这之前生成的油均残留于烃源岩中;③煤,泥岩,碳质泥岩的生,排烃过程均可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即:生,排气态烃阶段,生,排液态烃和重烃气阶段,生、排高温裂解气阶段;④研究区各类烃源岩的原始有机碳生油率为10-500kg/t,残留油率为5-280kg/t,排油率为0-25kg/t,生、排气率为100-800m^3/t。柴达木盆地第三系下干柴沟组烃源岩在埋深为2250m左右进入排烃门限。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石油运聚效率定量预测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阳坳陷17个高勘探程度油气成藏体系为研究子集,分别应用生烃潜力法和发现过程模型法计算了各成藏体系的生烃量和资源量,求取了石油运聚效率的分布范围为4%~14%,不同成藏体系的石油运聚效率有较大差异.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石油运聚效率与地质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确定石油运聚效率的主控因素是排烃强度、油气运聚范围、构造变动次数、目的层倾角、断层密度等.车镇凹陷北是济阳坳陷低勘探程度成藏体系中远景资源量最大的成藏体系,应作为下步挖潜勘探的重点区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