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4篇
  2016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报告应用内镜微波组织凝固疗法(EMCT)治疗胃息肉、胃癌、消化性溃疡三种疾病21例、39次治疗。提出了溃疡面搔刮加微波凝固治疗难治性溃疡、及EMCT联合内镜下局部注射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等方法。胃息肉13例27枚及Ⅱa型早期胃癌1例与消化性溃疡3例全部达到治愈。85.2%的胃息肉EMCT一次治疗成功,Ⅱa型早癌一次成功,消化性溃疡2例一次成功。进展期胃癌4例均达到肿块缩小、狭窄的胃腔扩大与自觉症状改善的效果。鉴于疗效显著,认为三种疾病均适用本疗法;并就EMCT的适应症、使用限度和治疗目的作了讨论;展望了以EMCT作为早期胃癌经内镜根治疗法手段之一的远景。  相似文献   
2.
结合内镜检查,从粘液池抽取清晨、空腹胃液,以其pH、游离酸、蛋白酶、粘液、胆汁酸及DNA值绘制直方图,对比三种慢性胃炎及正常组的图型特征,并用微机进行多元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的胃液谱图为pH居游离酸柱之半,游离酸、蛋白酶与粘液柱基本相平,胆汁酸和DNA甚低,约居粘液柱之1/4及1/5。三个胃炎组的胆汁酸、DNA柱均高于正常,游离酸则随着病理的进展而渐次降低,蛋白酶与粘液柱均以萎缩性胃炎组最低,浅表与浅表、萎缩性胃炎组虽均显著低于正常,但在二种胃炎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游离酸、蛋白酶及粘液分泌存在着显著的相随性,慢性胃炎时的粘膜分泌功能受损和组织损伤与胃内胆汁酸含量升高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3.
结合内镜检查,从粘液池抽取清晨空腹胃液进行pH、游离酸、蛋白酶、粘液、胆汁酸及DNA的同步测定,运用微机处理数据。结果证示:pH值以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组最低;胃癌组最高;浅表、浅表萎缩及萎缩性胃炎依次递升,后者稍低于胃癌组;胆汁返流组居第三位。游离酸含量的分布情况与pH恰好对应相反。蛋白酶含量的分布情况与游离酸相仿,但在浅表性胃炎组即有明显的减少。所有胃病组的粘液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而以胆汁返流组最低,其次是胃癌,萎缩性胃炎组的粘液含量与胃溃疡组相似。胃液胆汁酸以胆汁返流组最高,其次为胃癌,三种胃炎与二种溃疡病组间未见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正常。DNA含量以胃癌组最突出,其次是胆汁返流组,其余情况与胆汁酸的分布特点相同。上述研究为临床进行胃功能检查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储层纵向非均质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储层纵向非均质性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普遍采用的是测井、录井、岩心实验等静态资料相结合的数理统计方法,只能识别规模较大、差异明显的层间差异;且预测结果严重依赖于数据的品质和数量,难以满足满开发动态的需求。根据耦合流动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应用流动电位的储层纵向非均质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层间及层内由渗透率变化及隔夹层分布而产生的流动能力差异。根据实际油藏的地质特征,建立了5种不同类型的非均质性模型,模拟计算了随生产过程而产生的电位分布差异。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渗透率层间差异引起的注水"指进"现象有较好反映,还能够显示隔夹层的存在位置,具有成为新型评价方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