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环境安全   9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保险公司的赔案资料记录了保险理赔的货币过程,它是进行保险赔会审计分析和保险出险原因分析最可靠的实证材料。作者利用1981~1993年湖南省保险公司企业财产险、家庭财产险、货物运输险、种养业险等四个主要保险险种的赔案资料,以行政县,区为基本单元建立了达233761条记录的灾害保险赔案数据库。以湖南省溆浦县保险公司的赔案数据库为例,对其近10多年来的保险灾害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当地保险公司提出了保险防灾防损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湖南省洞庭湖区家户经济与洪涝灾害关系展开的野外调查,和从行政六部与保险公司获得的有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案例资料,进行了农户经济行为与土地经济行为的分析。结果表明,家户对洪涝灾害的抵御能力主要受其经济能力的制约,土地一方面受到来自增加家户收的压力,另一方面受到来自必须给水以一定裥的压力,所以在昼满足给水以一定空间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率,从而提高家户的经济收的对这一湖区的农民家庭经济  相似文献   
3.
中国洪水灾后恢复重建行动与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中国洪水灾后恢复重建的实践 ,总结了中国洪灾灾后恢复重建的结构体系 ,并依此讨论了洪水灾后恢复重建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指出 ,应明确洪水灾后恢复重建与备灾和防灾的关系 ,并提出了洪水灾后恢复重建的结构体系与程序。  相似文献   
4.
我国沙区防沙治沙的区域模式   总被引:34,自引:11,他引:23  
回顾了我国防沙治沙的经验和成就,论述了目前防沙治沙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防沙治沙应遵循的生态建设原则,即:水分平衡原则、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原则、沙区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原则、防沙治沙“以保为主,先保后治”原则以及治沙与治穷并重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神经发展水平,将我国沙区划分为4类防沙治沙区域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模式,它们分别是首都圈模式,农牧交错带模式,草原区模式和荒漠绿洲模式。对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湖南省洞庭湖区家户经济与洪涝灾害关系展开的野外调查,和从行政门部与保险公司 获得的有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案例资料,进行了衣户经济行为与土地经济行为的分析。结果表 明,家户对洪涝灾害的抵御能力主要受其经济能力的制约,土地一方面受到来自增加家户收入的压 力,另一方面受到来自必须给水以一定空间的压力,所以在尽量满足给水以一定空间的基础上,努 力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率,从而提高家户的经济收入,对这一湖区的农民家庭经济与洪涝灾害问题 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文献[1]中讨论了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对农业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的影响机理。本文在对湖南省洞庭湖区常德市鼎城区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深入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与经济密度)对水灾引起的农业灾害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家户年纯收入水平与水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是决定农业水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上地利用变化不仅影响区域灾情的结构与类型,还深刻影响其灾情程度.本文以处在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深受旱灾影响的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为案例,基于统计资料及野外调查,剖析了在气候干旱化程度加剧、农作物成灾面积在波动中增大的趋势下,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增长的机理.结果表明,在上地利用中,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及其面积比例的调整,增强了粮食生产系统抵御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因此,调整上地利用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8.
洪水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与中国洪水风险管理模式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在对国内外洪水风险管理研究领域的主要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目前防洪减灾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分别从家户与企业、保险公司、政府与社会三个不同层面和利益主体加强洪水管理的思路,并进一步探讨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洪水风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保险公司的赔案资料记录了保险理赔的货币过程,它是进行保险赔付审计分析和保险出险原因分析最可靠的实证材料,作者利用1981 ̄1993年湖南省保险公司企业财产险,家庭财产险,货物运输险,种养业险等四个主要保险险种的赔案资料,以行政县,区为基本单元建立了达233761条记录的灾害保险赔案数据库。以湖南省溆浦县保险公司的赔案数据库为例,对其近10多年来的保险灾害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当地保险公司提出了保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