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环境安全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重点论述了有关呼吸道防护的相关基础理论和用于呼吸道防护非织造布的生产技术.首先介绍了呼吸道防护中最基础的过滤理论,其中包括纤维束结构中的速度场和过滤效率以及单纤维过滤机理;其次介绍了非织造过滤材料的分类和非织造布的生产技术;最后介绍了呼吸道防护滤材的性能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2.
聚苯胺和聚2,5-二甲氧基苯胺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性能、光学性能等,广泛应用于电致变色显示器、化学传感器、抗静电涂层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不同于传统的机械化学合成法,首次应用高速气流法低温固相合成了聚苯胺和聚2,5-二甲氧基苯胺,同时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两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此外,测试了两种聚合物的循环伏安特性,结果表明,两者均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相比于传统的机械化学合成法,高速气流法低温固相合成能够高效快速、连续循环制备聚苯胺类化合物,而且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高效率、低能耗、安全性好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可应用于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3.
确定自然海岸特征是海岸修复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开发后弃管的无居民海岛却面临缺少历史资料参考的困难。在大连普兰店湾中部前大连岛的研究证明,依据历史影像和现存海岸地质地貌情况可以分析确定原自然海岸位置及性质。1972年KH 卫星影像表明当时的前大连岛仍然保持自然海岸形态,海岸位置在2020年海岸后 方的岛屿陆域内部。结合2020年海岸地质考察结果可以进一步确定1972年的前大连岛东部、西部分布海蚀崖形式的基岩海岸,南部、北部则分布砾石质海岸。1972—2020年,前大连岛自然海岸全部变化为人工海岸,海岸长度也从约2.38 km 增加至约3.12 km。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大连南海域三类疏浚物海洋倾倒区为例,对倾倒区海底地形地貌及浅地层调查技术中的单/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海底探测和声学浅地层剖面调查技术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倾倒使得海底地形发生明显变化,且相比单波束测深,多波束测深更能准确获取海底地形特征,推荐使用;由于倾倒造成微地貌与底质组成变化,侧扫声呐海底探测能明确识别出倾倒物质分布区域;而由于倾倒物质为与该海域沉积物组成差异不大的疏浚物,且近年倾倒量微小,声学浅地层剖面调查无法辨识倾倒物内部的期次分层,在该类倾倒区的监测中意义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5.
药物共晶能改善药物物理化学特性、提高药效,机械化学合成法作为一种高效、绿色的合成法在药物共晶合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首次应用与传统机械法不同的高速气流对撞法批量制备了4种茶碱药物共晶(每种290~320 g),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4种药物共晶进行了表征。此外,测定了药物共晶的溶解度,结果表明,4种药物共晶在30℃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的溶解度较茶碱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促进协调沿海地区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关系平衡的重要方法,是衡量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构建一种量化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十分必要。本研究基于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建立了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方法,以长江经济带邻近海域43个县级评价单元为例对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赋权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优点合理地确定了指标权重,获得了各评价单元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得分,连云港和盐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7.
8.
随着我国水电事业的飞速发展,鱼类资源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鱼类救护工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增殖放流、过鱼设施、栖息地保护等三个鱼类救护工程的角度,浅谈了我国鱼类救护工程的现状:增殖放流工程备受关注,放流规模与投入资金大幅度上升,但实际效果不够突出;过鱼设施建设近年来呈快速发展态势,初期监测过鱼效果较好,但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尚无定论,缺乏过鱼效果评价的科学体系且相关管理法规不到位;鱼类栖息地保护工程开始被重视,在研究尝试之后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建议相关部门审慎对待对增殖放流的投入、加强放流鱼种鱼苗及实际效果的研究评估;增加过鱼设施投入资金并加强过鱼设施的建设和研究,完善实际过鱼效果评估方法,加大鱼道运营管理执法力度;加大对栖息地保护方式的研究投入,使被破坏的鱼类栖息地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9.
依据2014年曹妃甸海域2个航次调查资料,运用Levins公式和Petrailis指数测定了浮游动物优势种(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程度,采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浮游动物生态位分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曹妃甸近岸海域2014年共鉴定出3大类9种浮游动物优势种和4种浮游幼虫,优势种更替率达到57.14%,其中,克氏纺锤水蚤(Acartia clausi)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为夏季主要优势种,小拟哲水蚤和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为秋季主要优势种。浮游动物优势种(类)群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为0.28~0.93,将其划分为广生态位、中生态位和窄生态位三大类型。其中,夏季,广生态位代表种类为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和克氏纺锤水蚤,中生态位代表种小拟哲水蚤等4种,窄生态位的种类包括无节幼虫(Nauplius larva)和蔓足类无节幼虫(Cirripedia larva);秋季,广生态位种类包括小拟哲水蚤、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等8种,中生态位种类包括腹足类幼虫(Gastropoda larva)和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窄生态位的种类包括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浮游动物优势种(类)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范围为0.31~0.95,两季均呈现出广生态位种类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均较高,窄生态位的种类与其他生态位较宽的种类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的特点。RDA排序结果表明,夏季无机氮、p H、温度、化学耗氧量和活性磷酸盐是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类)群生态位分布最大的环境因子;秋季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化学耗氧量、悬浮物、活性磷酸盐和盐度。该研究揭示了曹妃甸近岸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空间生态分化程度,可为该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2013年秋季和2014年春季两季辽东湾西北部海域共26个采样站位7种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Zn和Cd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渤海工业化前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单因子污染指数和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属于"轻度"污染,Hg、Cu、Pb、Zn、As和Cr属于无污染程度。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较低"。单金属潜在危害系数程度较高的是Cd、Hg。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TOC相关性分析表明:TOC含量与重金属Hg、Cu、Cd、Cr和As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有3个来源,即有机质降解;工业废水、城市排污及养殖自身污染;岩石的自然风化和侵蚀过程。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辽东湾西北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初步推断了重金属污染来源,可为辽东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