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环境安全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综合使用HYSPLIT、PSCF与CWT、PMF等分析方法,针对福建省福州地区冬春季节发生的多次污染过程(P1~P4),深入研究PM_(2.5)典型污染特征、成因及其潜在源区等。初步分析认为PM_(2.5)为影响P1~P4过程中福州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PM_(2.5)组分特征分析表明,移动源对PM_(2.5)污染有较大贡献,每次污染过程中的二次反应明显。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表明,P1、P2以本地污染源贡献为主,P3、P4存在较强的污染气团输送。PMF源解析分析P1、P2结果认为,福州地区冬春PM_(2.5)主要来源均为机动车源,分别为35.86%和42.75%,二次源分别为24.55%和30.52%,而冬季P1过程中工业/燃煤源(29.06%)的来源贡献明显高于春季P2过程(19.92%)。P3、P4作为受到外来污染传输叠加影响的典型案例,颗粒物激光雷达监测发现P3的PM_(2.5)污染主要受北方污染传输影响;PSCF与CWT联合分析结果表明,P4中的PM_(2.5)污染主要来自福州地区西南方向,颗粒物浓度贡献值高于80μg/m~3。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已有空气质量站点的基础上,采用多功能、高效、小巧的传感设备进行监测加密,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机理与空气质量模型的城市计算技术,以海峡西岸城市群中的福州市为示范,建设城市空气质量实时精细化模拟与预报系统。实时分析城市细粒度(1km×1km)的空气质量,有效提高了城市不同地理位置污染物浓度差异性的分辨率,同时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发展趋势提出预测,为精细化分析污染成因提供基础数据,从而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辅助支持、市民出行提供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3.
通过收集福建省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和龙岩等重点地区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通过排放因子法进行合理估算,计算2016年福建省重点地区人为源的VOCs排放量。结果表明,2016年福建省重点地区人为源VOCs排放量为47 262.8 t。VOCs排放主要由石油炼制、化工、建筑材料制造、塑料制品和食品饮料加工等行业贡献,占总排放量的62.0%。泉州市是VOCs污染排放的主要贡献城市,占全省重点地区VOCs总排放量的48.9%。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5年10月福州市国控点位空气质量常规6项参数(SO_2、NO_2、CO、O_3、PM_(10)、PM_(2.5))、NCEP/NCAR再分析逐日高度场、风场资料、温度场资料(垂直方向为17层,分辨率为2.5°×2.5°),对10月及福州第一届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青运会")期间空气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并结合采取的相关管控措施和气象条件情况,分析福州市空气质量变化原因。结果表明,2015年10月福州市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水平,各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一级标准,浓度较2014年同期明显下降,同时青运会期间污染物浓度较10月显著降低,这与对重点工业源、流动源、扬尘源等采取的管控措施密不可分,而且青运会前期受台风"巨爵"外围气流影响,福州温度较常年偏高,有利于空气垂直湍流运动,青运会后期的降水清洁过程,易于污染物清除。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生物质在明火和阴燃两种不同条件下PM_(2.5)及主要成分的排放差异,选取了7种具有代表性的生物质样品(小麦、水稻、马尾松叶、马尾松枝、杂草、玉米、棉花)进行了燃烧实验,并对PM_(2.5)样品中的7种主要水溶性离子(Na~+、NH_4~+、K~+、Ca~(2+)、Cl~-、NO_3~-、SO_4~(2-))及有机碳(OC)、元素碳(EC)、水溶性有机碳(WSOC)、有机酸和左旋葡聚糖(LG)等有机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明火和阴燃条件下PM_(2.5)的排放因子分别为2.82~7.74 mg·g~(-1)和3.24~22.56 mg·g~(-1),阴燃时的排放因子偏高,不同燃料类型也存在一定差异.燃烧排放PM_(2.5)中水溶性离子以Cl~-为最高,占总离子的比例为72%~94%,且与NH_4~+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水溶性离子整体表现为明火条件下的浓度显著高于阴燃条件下的浓度.受阴燃条件下氧气不足的影响,PM_(2.5)中有机组分的浓度表现为阴燃高于明火,进而导致阴燃时PM_(2.5)的排放因子增加.水稻秸秆燃烧烟尘中3种来源特征比值(LG/PM_(2.5)、LG/OC和LG/WSOC)仅为小麦和玉米秸秆燃烧排放相应比值均值的0.34、0.24和0.27倍,表明在不同农作物的收获季节采用上述特征比值进行生物质燃烧来源估算时,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以海西区沿海城市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厦门地区2017年春季大气颗粒物污染过程中边界层要素演变及颗粒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并利用地面观测数据、气溶胶激光雷达、卫星遥感分析等多源观测资料,探讨了3月1—2日颗粒物污染过程.研究表明,海西区颗粒物污染过程中,暖区条件下静稳小风和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局地细颗粒物的吸湿增长,细颗粒物占比较高,而在受冷锋南下影响下东北大风和高湿条件下,粗颗粒占比较高;海西区沿海各城市的细颗粒污染趋势基本一致,而粗颗粒污染峰值在沿海城市由北向南依次出现,表现出显著的向南传输的特征;海西区细颗粒污染主要集中在近地面层,受人为源排放累积影响,粗颗粒则是由外源输入,并沉降至近地面附近;冷空气南下过程中,在由锋前暖区的静稳条件向冷锋过境转变时,气溶胶污染由局地累积向区域传输转变,颗粒物尺度也从细颗粒物转变为粗颗粒物.海西区空气总体较为清洁,在污染相对较小条件下,颗粒物污染是通过多来源、多尺度的污染物造成的,是受细颗粒局地源产生和输送及外源粗颗粒物的输入和沉降共同影响的.  相似文献   
7.
魏雅  林长城  胡清华  吴水平 《环境科学》2017,38(10):4077-4083
于2011年3月~2012年1月期间在福建德化县九仙山气象站采集大气PM_(10)样品,分析了九仙山大气PM_(10)中水溶性离子及二元羧酸,对其季节分布与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九仙山大气PM_(10)、水溶性无机离子和有机二元羧酸的季节分布规律较为接近,都表现为春季的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季节,但9种二元羧酸对PM_(10)的贡献(0.51%±0.41%)显著低于水溶性离子(18.07%±8.73%).其中,水溶性离子组成以NO_3~-和SO_4~(2-)的浓度为最高,其次为Na~+和NH_4~+;阴离子与阳离子当量浓度、NH_4~+与SO_4~(2-)当量浓度,以及NH_4~+与NO_3~-当量浓度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二元羧酸的组成以乙二酸的浓度为最高,占测量二元羧酸总量的75%左右,且随碳数增加呈逐渐递减趋势;来源特征比值(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壬二酸)、MODIS火点图及后向轨迹图显示,有机二元羧酸主要来自大气二次化学反应过程,生物质燃烧的直接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值分类、BOXAIR-PCR和16S rDNA PCR-RFLP方法,对分离自四川攀西干热河谷区11种豆科植物上的43株根瘤菌的表型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数值分类结果表明,攀西地区根瘤菌具有极大的表型性状多样性,在80%相似性水平上绝大多数供试菌株单独成群,能耐60℃(10min处理)的高温,在低温(10℃)或者低pH(4.0)条件下生长很差.与数值分类结果相比较,BOXAIR-PCR的分群结果更分散,说明供试菌株在遗传性状上也具有多样性.在数值分群基础上,选取15个代表菌株进行16S rDNA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5株代表菌株遗传差异明显,仅CCBAU61224与Rhizobium leguminosarum USDA2370T,CCBAU61303与Agrobacterium tumerfacienseIAM13129T具有相同的遗传图谱类型.数值分类和16S rDNA PCR-RFLP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BOXAIR-PCR适合于对根瘤菌种内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图4表2参21  相似文献   
9.
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期间采取了大气污染临时管控措施,使AQI小时值和日均值均达到了双优的预期目标.本文根据管控措施实施的前、中、后阶段,厦门及周边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对气象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分别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气态污染物对临时管控措施的敏感性最强,SO2和NO2的降幅(39.9%和25.6%)明显高于PM2.5和PM10的降幅(5.5%和4.8%),台风外围带来的大风和降水可显著改变大气污染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大气PM2.5组成及SO2/NO2、SO42-/NO3-、OC/EC和WSOC/OC等比值变化显示机动车(尤其是柴油货车)是本地区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控制变量分析显示,厦门金砖会晤期间气象因素对颗粒物和NO2削减的贡献更大(20.3%),而临时管控措施对SO2的削减效果更明显(23.2%),且有一半以上(51%~64%)的大气污染物来自外来源输送.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客观地定量化评估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及动态变化,指导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实践,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外延,基于因子分析,筛选构建了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系统保护、生态安全保障、绿色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人居环境改善和社会共建共享共7个准则层21个指标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客观赋值权重,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