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环境安全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全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在滇黔桂岩溶区35个点位采集的70件河漫滩表、深层土壤样品,分析了As、Cd、Cr、Cu、Hg、Ni、Pb和Zn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探究了重金属来源、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大部分均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在滇东南地区含量最高,桂西北地区最低.表层土壤Cd、Hg明显富集,As、Cr、Cu、Ni与深层土壤含量相当;As、Cd、Hg、Pb、Zn在农田、菜地中明显高于深层土壤,Cr、Cu和Ni在各类土地中与深层土壤相当.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表层土壤中Cd、Cr、Cu、Ni受地质背景控制,As、Pb、Zn既与地质背景有关,也受人为活动影响,Hg受人为活动影响较严重;深层土壤中Cd、Cr、Cu、Ni、Cr、Zn继承了区域母岩特征,As、Hg和Pb受地质背景和人为活动双重影响.地累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漫滩表层土壤中Cd、Hg污染较重,As、Cr、Cu、Ni、Pb、Zn大部分为轻度污染或无污染.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高低顺序依次为Hg > Cd > As > Cu > Ni > Pb > Cr > Zn,Cd和Hg的生态风险指数之和占综合指数的82.43%,生态风险最高;滇东南地区重金属潜在风险综合指数最高,具重度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正> 地球化学样品中金的颗粒分布对金分析重现性影响甚大。许多作者(Clifton等,1969;Harris,1982;Nichol,1986)对这一问题作了理论上的探讨。但这些理论探讨大都限于假定样品中所有金颗粒为等同大小,这当然与自然界的实际情况不符,因而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尽管有人也提出过研究地球化学样品中金颗粒  相似文献   
3.
在安徽省北部的五河—凤阳地区和蒙城宿县地区研究了地球气组分与花岗岩体的空间分布关系 ,从中发现 ,地球气中La、Ce、Na、K等元素与花岗岩体存在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并据此可圈定隐伏的花岗岩体的分布范围。这些研究成果 ,将有助于对地球气异常的解释推断 ,同时为覆盖区深穿透地球化学填图提供理论和方法准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西南“三江”流域区土壤样品中铊元素含量的分析,并多方法联合应用综合评价研究区土壤铊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中国西南“三江”流域区浅层土壤铊元素含量范围为0.17~2.65mg/kg,变异系数小,均值为0.80mg/kg,整体略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而略低于深层土壤铊元素含量,研究区浅/深层土壤铊元素含量特征主要受控于自然地质背景,整体具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基于中国不同母岩类型区土壤相关元素含量为背景的富集系数(均值1.30)、地累积指数(均值-0.41)、潜在生态风险(均值12.48)及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危害商小于1)参数均显示研究区土壤铊污染程度整体较低,不存在土壤重金属铊元素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其实质上反映了在自然背景控制下研究区土壤铊的低污染和低健康风险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区土壤铊含量特征及浅/深层土壤铊元素含量之比反映了研究区存在一定人为污染,且人为铊污染具有“北轻南重,西轻东重”的趋势.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铅锌等矿产的相关矿业活动可能是该区人为铊污染输入的主要来源,人为污染叠加自然地质背景使研究区存在一定低程度污染及潜在健康风险的区域,即独龙江流域南部和怒江流域中南部、澜沧江流域北部和南部、元江流域中南部地区,该区域应引起人们对土壤铊污染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山东省北部为例 ,研究了冲积物覆盖区土壤中金属的存在形式 ,特别是活动态金属的分配规律。通过研究发现 ,活动态Au在土壤全量Au中大约占到 70 %的比例 ,而Cu、Pb、Zn等元素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每种金属在四种活动态中的分配比例也存在较大差别。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不同 ,特别是地球化学性质极为不活泼的Au ,反而大部分以活动形式存在 ,主要是因为Au在表生环境中以纳米或亚微米等超微细颗粒形式存在 ,使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和来源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全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22个点位上采集的44件冲积平原土壤样品,分析了As、Cd、Cr、Cu、Hg、Ni、Pb、Zn等8个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铅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冲积平原土壤8个重金属元素含量均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Hg在表层土壤中显著富集,As、Cd、Cu、Pb、Zn在表层土壤的含量略高于深层土壤中含量,Cr、Ni在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中含量相当.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土壤Cu、Cr、Ni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Zn、Cd的高含量既与地质背景有关,也受人类活动影响,As、Pb、Hg的异常则受人为活动影响较严重.富集因子法得出8个重金属元素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Hg > As > Cd > Cu > Pb > Zn > Cr > Ni,当深层土壤某元素有外源输入时,会导致其富集因子偏低.铅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表层土壤铅含量与206Pb/207Pb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根据二元混合模型推测表层土壤中有超过30%的外源铅输入.综合来看,珠三角地区冲积平原土壤Hg、Cd、As、Pb受到较为严重的人为污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