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环境安全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苯胺泄漏对水体的污染应急测定项目应选择苯胺和邻苯二酚。邻苯二酚是苯胺降解的中间产物,邻苯二酚同样具有较大毒性。挥发酚的测定不能准确反应水中所含的邻苯二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没有邻苯二酚的监测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苯胺泄漏对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应急监测需要。文章综述了邻苯二酚的主要测量方法。参照前苏联渔业水体中有害物质邻苯二酚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比较了近年来测定水中邻苯二酚不同方法的检出限,基于邻苯二酚的毒性考虑和具备霹F苯二酚的多种测量方法,建议建立邻苯二酚相应的环境标准和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位于北京郊区的北运河中游9个断面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行为,分析了沉积物组成及其理化性质与磷吸附特征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断面沉积物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在0.11 ~9.45 mg/g之间,而各断面沉积物的临界平衡磷浓度(EPC0)范围在0.33~ 1.85 mg/L之间,统计分析显示EPC0与河水中的总磷和可溶性无机磷呈显著负相关,但与沉积物中的金属和有机质含量相关性较差;根据临界平衡磷浓度定义的推断,新华大街桥、玉带桥、运河大街桥、六环路桥、宋梁路桥、湿地和甘棠橡胶坝7个断面的沉积物表现为磷的“汇”,而丰子沟和减运沟2个点表现为磷的“源”,并且各点沉积物释放和吸附磷的趋势较大.  相似文献   
3.
污泥单独厌氧消化困难,产气量低,能量回收价值低.但“污泥+生物质”混合厌氧消化能够改善物料间的营养平衡,运行更平稳,既有效处理污泥,又能够提高甲烷产气量,更适合生产实际,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了安阳市四家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重金属含量,依据土地利用限值标准,结合生产实际,把安阳市四个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分类,分类混合厌氧消化处理后分类土地利用,既提高了污泥的土地利用,更强化了污泥土地利用的重金属管理.  相似文献   
4.
冻融作用对土壤磷素迁移转化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素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源要素之一,其在土壤中的丰缺变化制约着植物的生长状况,寒冷地区土壤的结构与理化性质常年受到冻结和融化的周期性影响,而冻融作用又强烈的影响着土壤磷的迁移转化途径,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是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之一。系统的归纳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土壤吸附作用、土壤含水率以及土壤生物对磷素迁移转化过程影响的研究报道,主要研究结论认为:(1)冻融循环导致土壤颗粒粒径变小以及铁铝化合物形态改变,进而影响了磷在冻融土壤上的吸附行为;(2)土壤水在冻融作用下的固液相转换改变了土壤浸提液中磷的含量,而土壤含水率的高低与磷在土壤中的汇聚和释放存在密切关系;(3)土壤微生物和植物体内的磷在冻融过程中成为土壤中有机磷的主要来源之一。众多研究结果显示,同一制约因素在冻融作用驱动下对土壤磷的影响效果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冻融过程中土壤成分、水分含量、冻融时间、循环次数、植被类型和微生物状况等条件共同影响着磷的迁移转化行为,众多相互关联的因子产生的综合效应导致磷在冻融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各异。总结分析当前的研究成果,提出冻融作用对土壤磷的影响应在土壤景观尺度、研究方法和手段、预防和治理措施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稳定碳、氮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是研究水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重要手段.应用水生生物摄食过程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会伴随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分馏作用而变化的特征,以北京地区永定河流域山区河道、永定河流域平原河道、潮白河流域山区河道、北运河流域平原河道为研究对象,共布设30个样点,探究不同流域河道水生生物食物网结构变化特征,定量反映其水生生物摄食关系、营养级、食物网的冗余程度,揭示水生生物食物网结构、物质循环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不同流域河道δ13C、δ15N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不同流域呈现不同上升趋势,永定河流域、潮白河流域山区河道均总体呈现“L”型阶梯上升趋势,永定河流域平原河道呈现■型上升趋势,北运河流域呈现“│”型上升趋势.(2)永定河流域、潮白河流域河道鱼类δ15N总体稳定在8‰~18‰之间,显著大于北运河流域δ15N(5‰~15‰).(3)不同流域鱼类δ15N、δ13C形成的矩阵...  相似文献   
6.
复合纳米Fe_3O_4的制备及其控磷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垒  潘纲  陈灏 《环境科学》2010,31(3):678-683
采用氧化沉淀法在羧甲基纤维素(CMC)体系中制备了以纳米Fe3O4为核心,外包覆羧甲基纤维素的复合纳米Fe3O4.对比研究了复合纳米Fe3O4和微米Fe3O4对水中磷的吸附以及对土壤中磷的固化,并考察了添加纤维素酶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水中微米Fe3O4的平衡吸附量为3.2 mg/g,而复合纳米Fe3O4为2.1 mg/g.当将纤维素酶(用以降解包覆在氧化铁表面的羧甲基纤维素)添加到复合纳米Fe3O4吸附磷的溶液中,复合纳米Fe3O4的除磷效率(86%)接近于微米Fe3O4(90%),说明羧甲基纤维素的存在减弱了复合纳米Fe3O4的吸附能力.在土柱实验中,将2种Fe3O4悬浊液注入到10 cm高的土壤柱中,72%的复合纳米Fe3O4穿过土壤柱溢出,而微米Fe3O4完全滞留在土壤柱中没有溢出.原始土壤的固磷率为30%,注入复合纳米Fe3O4的土壤固磷率达到45%,而将纤维素酶和复合纳米Fe3O4一起注入土壤中固磷效率提高到74%.  相似文献   
7.
测定标土能反映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的准确度,采用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测定了国内外七种标准土样,计算了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直观地反映了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借鉴EPA对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测定结果的质控要求,分析了部分测定结果得不到质量控制要求的原因,结合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二、三级标准,分析了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测定值在不同标准限值时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选取了铅冶炼周围的土壤,分析了现场测定由于土壤的不均匀性、粒度效应以及湿度给结果带来的误差.为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的质量控制和数据的准确恒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由"Candidatus Methylomirabilis oxyfera(M.oxyfera)"主导的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过程(nitrite-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oxidizing,ndamo)是碳循环中新发现的一个过程.已有研究发现三峡库区消落带有n-damo菌的存在.为了解人类活动对n-damo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对三峡库区受人类活动干扰程度不同的消落带n-damo菌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干扰水平高的小河消落带n-damo菌基因丰度(8.98×102~3.31×105copies·g~(-1))整体上要高于白家溪(4.72×102~5.32×104copies·g~(-1)).此外,淹水都会导致两个地点n-damo菌基因丰度的增加.白家溪的n-damo菌丰度与累积淹水时间呈线性正相关,而小河的n-damo菌丰度与土壤总氮显著负相关.系统发育树和多样性分析表明,淹水前白家溪和小河相近高程土壤n-damo菌群落结构比较类似,但淹水后出现较大差异;较低高程土壤的群落多样性要明显高于较高高程土壤.消落带土壤中的n-damo菌群落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且淹水会导致这种异质性增加.淹水和人类活动对于n-damo菌的多样性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些结果表明,淹水和人类活动都会影响消落带土壤中n-damo菌群落结构,而人类活动可能进一步增加n-damo菌的丰度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供水水库的微塑料污染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密云水库作为北京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有必要对其微塑料污染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本研究以密云水库的表层水、沉积物和鱼类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微塑料的丰度、分布和组成特征,揭示了微塑料的来源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水,沉积物和鱼类肠道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分别为(6.83±1.87) n·L-1,( 408±141) n·kg-1和(3.93±2.80) n·ind-1.微塑料在表层水和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归因于水流方向、人类活动和水坝阻挡.鱼类肠道中微塑料丰度分布差异与栖息地和摄食习惯不同有关,水体上层的滤食性鱼类微塑料污染最严重.在所有样本中,纤维状、≤0.5 mm及透明的微塑料占比较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7.64%)/聚丙烯(20.03%)和聚乙烯(18.35%)为主要聚合物类型.对微塑料污染特征分析,指出密云水库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为人类日常生活、渔业活动和农业生产活动,途径为大气沉降和降雨径流.利用风险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对表层水和沉积物的微塑料污染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整体风险较低.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供水水库的微塑料污染调查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特性底质对沉水植物恢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垒  廖日红  牛影  赵立新  吴晓辉 《生态环境》2010,19(11):2680-2685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3种土壤基质(沙土、粘土和腐殖土)分别与河岸边土壤按5个质量分数(5%、10%、30%、50%和80%)掺混形成的不同成分底质分别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顶枝断枝恢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3种基质与岸边土壤掺混的底质上,实验结束时菹草的平均最高植株分别出现在5%SA(沙土与岸边土掺混)底质、50%NA(粘土与岸边土掺混)底质和10%FA(腐殖土与岸边土掺混)底质,株高分别达到30、48和45 cm;轮叶黑藻的平均最高植株分别出现在10%SA底质、50%NA底质和30%FA底质,株高分别达到47、82和59 cm;微齿眼子菜在3种基质掺混的底质上植株株高几乎没有增高;(2)生长于同种底质的植株,单位高度上菹草的生物量大于轮叶黑藻,微齿眼子菜的生物量几乎没有增加。因此,适宜菹草和轮叶黑藻恢复生长的基质顺序为粘土〉腐殖土〉沙土,微齿眼子菜在3种基质掺混的底质上几乎没有生长;植株对于特性底质适应性强弱的顺序依次为轮叶黑藻〉菹草〉微齿眼子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