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文化教育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区差距的结构分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陆迁  刘志峰  朱捷 《软科学》2006,20(1):24-26
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必然与地区投资差距相互关联。采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研究了中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区差距的结构分解问题。基本结论是:我国存在着较大的地区投资差距,但这种差距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地区之间的投资差距主要表现为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的差距,民间资本投资差距是导致地区投资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英项目实施情况,利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及泾阳县331份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引导农户化肥施用行为在污染治理中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的正确引导会减少化肥量的投入,最终影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效果。因此,在构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微观治理机制时,要重视具有引导农户生产行为作用的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3.
李煜阳  陆迁  贾彬  刘戴娆 《资源科学》2021,43(6):1088-1098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下,黄土高原农户在时间禀赋恒定条件下的劳动力配置逐渐成为采用水土保持技术的关键因素,探究二者关系对于提高技术采用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黄土高原区1197份农户的调查数据,使用Probit模型,主要考察了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行为及时间长短对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的影响,进一步运用逐步检验法,检验了农户参与集体行动对外出务工影响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上,劳动力外出务工会促进其水土保持技术的采用。但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延长,农户对农业收入依赖性降低,削弱了农户水土保持技术的采取。②农户参与村集体行动是劳动力转移影响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的渠道之一,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证实了集体行动模式在水土保持技术应用推广中的价值。此外,农业经营决策者的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与农户家庭的邻里互助、技术改善认知以及政府的技术推广活动均对农户的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不仅提供了劳动力转移趋势下水土保持技术扩散的研究证据,对健全村集体行动以促进技术采用也具备一定的经验价值。  相似文献   
4.
胡伦  陆迁 《资源科学》2018,40(2):417-426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政府干预贫困的主要手段,其减贫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检验。文章利用甘肃省张掖市540份农户微观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干旱风险冲击下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对贫困发生率和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发现:① 干旱冲击是农户致贫的关键因素,农业干旱损失每提高1元,会使农户贫困发生率和未来发生贫困的可能性提高16.6%和4.0%;② 节水灌溉技术显著降低农户贫困发生率和贫困脆弱性,减贫效应显著。灌溉技术采用意愿每提高1个档次,会使农户当前贫困发生和未来贫困发生的概率分别下降10.5%和2.6%;③ 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具有降低农业干旱风险冲击对农户贫困发生率的负向影响的功能,但对减缓风险冲击的贫困脆弱性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司瑞石  陆迁  张强强  于璐 《资源科学》2018,40(12):2392-2400
病死畜禽属于农业废弃物,简易处理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前提,资源化利用则是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根本。国外立法实践表明,柔性专门法律预设是实现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的基础,而在中国现有法律体系中尚属缺位,学界对该领域整体、系统、深入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回顾中国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相关立法进程及政策演进,相继经历了以环境污染防治为主的“末端治理”阶段(1995年之前)、以废弃物治理责任延伸至生产者为主的“无害治理”阶段(1996—2015年)、以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为主的“循环治理”阶段(2016年以来)。考察当前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相关法律,存在立法目标有偏离、规则体系不完备(主体不明确、客体不清晰、关系不确定、责任难落实)及保障制度有缺失等诸多问题。适应养殖业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发展要求,采取过渡性立法策略,在上位法修改中增加相应条款,适时制定部委专门规章,以明确立法目标、构建规则体系、完善保障制度是扭转当前现状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6.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政府干预贫困的主要手段,其减贫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检验。文章利用甘肃省张掖市540份农户微观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干旱风险冲击下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对贫困发生率和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干旱冲击是农户致贫的关键因素,农业干旱损失每提高1元,会使农户贫困发生率和未来发生贫困的可能性提高16.6%和4.0%;(2)节水灌溉技术显著降低农户贫困发生率和贫困脆弱性,减贫效应显著。灌溉技术采用意愿每提高1个档次,会使农户当前贫困发生和未来贫困发生的概率分别下降10.5%和2.6%;(3)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具有降低农业干旱风险冲击对农户贫困发生率的负向影响的功能,但对减缓风险冲击的贫困脆弱性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李家辉  陆迁 《资源科学》2022,44(6):1181-1195
提高农户的组织化水平是否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实现方式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山西运城和陕西阎良627份甜瓜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构建“反事实”框架,测算合作社对农户土地转入的平均处理效应及其群组差异,并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合作社对农户土地转入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加入合作社能显著促进农户转入土地,具体表现为在反事实假设下,若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其土地转入概率将提升20.3%。②合作社对土地转入的促进作用分别在不同合作模式和异质农户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合作模式方面,完全横向合作模式(通过合作社销售产品)比部分横向合作模式(不通过合作社销售产品)对农户土地转入的促进作用更大;在农户异质性方面,对于耕地面积较大、家庭年收入较高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而言,加入合作社对土地转入的激励效应更高。③合作社能够通过溢价激励、节约成本、降低风险和融资支持4条路径促进农户转入土地。本文结论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合作社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提供实证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畜禽禁养政策对于调控畜禽产业布局、强化畜禽污染防治及促进畜禽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禁养区养殖户如何优化替代生计策略?畜禽禁养政策对养殖户家庭收入产生怎样影响?学术界对此鲜有研究。本文基于河北、河南和湖北生猪养殖密集地区364户养殖户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粗略精确匹配法(CEM)探讨畜禽禁养政策对养殖户替代生计策略的影响及不同生计策略下的家庭收入效应,并运用定性与定量混合研究方法(MM)对模型估计结果进行解释。研究发现:①禁养区养殖户选择商业经营和外出务工的概率分别提高32.70%和28.20%,选择畜禽养殖的概率下降71.10%,但畜禽禁养政策对养殖户从事农业种植的影响不显著;②畜禽禁养政策提高了禁养区养殖户的商业经营和外出务工收入,分别增加2.191万元和1.202万元,但养殖户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水平显著降低,分别减少2.305万元和0.461万元/人;③畜禽禁养政策拉大了禁养区和非禁养区养殖户之间的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差距,替代生计策略并没有维持禁养区养殖户原有的生计水平。因此,政府在畜禽禁养政策优化、圈舍土地复垦及产业转型引导等方面予以调控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徐涛  姚柳杨  乔丹  陆迁  颜俨  赵敏娟 《资源科学》2016,38(10):1925-1934
节水灌溉技术的社会生态效益评估是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以甘肃省石羊河下游民勤县为例,基于选择实验法构建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效益评估框架,并通过问卷设计、选择实验调研和Mixed Logit模型估计,测算了技术采用效益。结果显示,民勤县居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生态认知,以期通过相应的治理措施来保障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城镇居民平均每户愿意为当地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支付657.21元/年,高于农村居民的587.06元/年;未来10年,民勤县实施节水灌溉技术的社会生态效益总量为3.946亿元,单位播种面积的节水效益总量为7674元/hm2。此外,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运用选择实验法量化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效益的优势与不足,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面临的主要衰退风险并不相同,集群可能会跳过成熟阶段,直接从上升阶段走向衰退或死亡,集群的成长阶段是集群兴衰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可以采用趋势分析法和横向分析法来识别农产品加工业集群是否面临衰退风险,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的衰退风险与其他阶段相比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止集群衰退,应该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培育龙头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激发创新活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