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1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主要措施和基本保证,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则是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主要载体,制定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针对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情况,分析了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培养方案、理顺课程体系制定程序、调整课时分配比例等改革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复,本是副词,自本是代词,这是语言界所公认的。但“复”“自”尚可作词尾,则鲜为人知。《中国语文》89年第3期发表了刘瑞明《<世说新语>中的词尾“自”和“复”》的文章,读后很受启发。过去我们一直以为词尾主要分布于名词、形容词两个区系之内,由刘文中可知,“自”“复”以分布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要学点“小学”知识。 何谓“小学”,传统之文字、音韵、训诂之谓也。 我所主张的是语文教师要学点“小学”,仅略知一二即可,而不是要做“小学”的通人专家。 提出这个观点,是基于以下认识: 一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学科的“器”就是“语”,就是“文”,“语”,语言;“文”,文字,一说“文章”。语文教学的目的和途径之一就是披文解读,遵语悟文。段玉裁说:“圣人  相似文献   
4.
关于网络计划技术标准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网络计划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网络计划技术标准化的概念,并对网络计划技术的标准化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二“光的反射”大部分内容初中已经教过,若按常规教法,势必单调乏味。为此,笔者深入挖掘教材,巧设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 一、运用实物模拟复习旧知识 笔者在引导学生复习初中光的反射定律时未直接提问,而是采用实物模拟的方法:把一块长方形包装用的泡沫塑料放置在讲台上作平面镜(如图1),用一根直铁丝当作入射光线插在泡沫塑料上,交代清楚后,让一学生上来用另外两根直铁丝分别模拟法线和反射光线插在泡沫塑料上。  相似文献   
6.
李明孝 《湖南教育》2002,(22):38-38
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小朋友题词:“数学好玩。”思考大师的教诲,回想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看看现在学生苦攻数学的情景,我颇有感慨,而且觉得说出来,对于改进我们的教学或许有益。思考一:我们提供了什么材料给学生玩?先说我们的数学教材,那是板起面孔说话,尽是一些数、式子呀、结论式的语言、呆板的几何图形,没有生动活泼的内容,大人们读起来都感到枯燥无味,何况年幼的孩子。这次课程改革作了努力,想改变这种状况,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路还很长很长。具体的实施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教材如果…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卓异”的注释和标点 “无何,宰以卓异闻。”课本注:卓异,(才能)优异。这是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按,这个注语焉不详,评语由谁而下,官员获得这个考语有什么作用,均没有说明。查《清朝文献通考》五九《选举》十三可知,清朝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清会典·吏部》:“卓异者,必按其事而书于册。”而获得“卓异”评语的官员,  相似文献   
8.
高二“光的反射“大部分内容初中已经教过,若按常规教法,势必单调乏味.为此,笔者深入挖掘教材,巧设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9.
高二"光的反射"大部分内容初中已经教过,若按常规教法,势必单调乏味.为此,笔者深入挖掘教材,巧设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10.
“为”表被动肇始于春秋,在二千多年的语言演变中,它虽然行“为……所”的常式,但也逐渐形成了多种变式。这些变式有的只是昙花一现,有的是历千年而不衰。笔者搜集并分析了下列几种变式: 1.“为……于”式 这种被动句是由“为”字式和“于”字式两种被动式组合而成。我们知道,“于”表被动时,判断其是否为被动句较难,因为“于”既可引进主动者,也可引进被动者,所以需要从句意上考虑才能判断其是否为被动句。而“为”表被动很易分辨,这样,“于”字式需引进“为”字式来帮助表达,这就形成了“为……于”式,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