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17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育部于2001年6月7日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韵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深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提到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2.
论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教师教育中历来以学科为中心,注重知识内容,缺乏技能性、实践性内容.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参与性、自主性和选择性,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脱节.教师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案例教学通过案例讨论、基于小组的教学组织方式以及各种实践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培养未来教师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高师院校的重要责任。为了解当代高师学生创新素质的实际水平 ,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题组采用自编的“创新素质调查表”,对 1674名新生进行了测评。研究从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四个层次入手 ,共测量了 16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在分析测评结果的基础上 ,作者对如何改革高师教学方法 ,提高创新素质培养的有效性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Y市市区部分初中班主任、初中非班主任教师以及小学班主任的调查显示,初中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水平总体较高,但低于小学班主任;35岁及以下、职称低、未评为优秀、无职位的初中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水平较低;初中班主任急需加强的6项积极心理品质是热爱学习、智慧(洞察力)、社交智力、领导能力、热情活力、幽默风趣;工作压力、提升压力、个人能力等方面是造成初中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水平低的原因。为此,学校应减轻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关心青年班主任的成长,建立科学的职称评聘、职位晋升和评优制度,同时初中班主任要注重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5.
案例教学模式在教师教育中的功能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现代人类知识的迅速发展,知识的增长方式逐渐转变为“批判的”、“整体的”、“综合的”、“反基础主义的”和“社会的”或“合作的”的增长方式,随着知识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事知识创新、知识传授的教师的素质结构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我国教师教育以学科为中心,注重知识性内容,缺乏技能性、实践性内容。在教师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对于适应知识增长方式的变化,走出教育类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和促进学生发展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论身体、自我与身体自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不只是物质的"肉体",它是自我的"体现"、个体精神的"本源"、知觉场、现象场、心理场的统一;身体自我也不只是对身体外部属性的感知,它与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融合在一起,对自我的影响与建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高等教育平等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际标准高等教育平等权主要体现在“根据能力对一切人平等开放”,对照此标准,我国高等教育平等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发展规模较小、不平衡;高考舞弊现象存在,保送生及加分制度滥用;高考录取的地区、城乡不平等现象。由此采取的对策是: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切实维护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促进地域平等。  相似文献   
8.
结合高师函授教育的特点,在高师函授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培养中小学教师的质量,适应国家基础教育以“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该文从高师函授教学的特点、案例教学的内涵以及案例教学在高师函授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与阐述,力求为高师函授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认知科学、信息科学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呈现出高度复杂化和“心智”活动含量高的态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教师的工作已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特征和不可替代性,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和时代特征。在教师职业或教学日益被看作是一种专业的今天,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体罚已成为教育“焦点之一”,剖析的角度也是多样的:社会学分析传统文化影响下教师固守体罚的原因;心理学探讨教师体罚学生的心理成因及体罚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教育学质疑教师的教育素养及寻求避免体罚的策略与方法;经济学分析体罚的效果。本文尝试借助身体社会学视角重新探讨体罚背后的原因,以拓展对体罚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