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20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代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成为古代学的奇葩,也是语教学的名篇。然而就其主题思想的研究而言,最有代表性的应是朱东润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历代学作品选》中对《江南》的解题:“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现在许多人还承袭着这种观点,事实上这里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从化学的角度来考察,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一、史学的惩劝功能及其在古代小说批评中的呈现历史学家编撰史书,一般都具有明显的“惩劝意识”,希望借此来宣扬伦理道德,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孔子编《春秋》,把褒贬寓于世事之中,借微言而显大义,使“乱臣贼子惧”[1],这种“春秋笔法”成为后代史家们追慕的典范。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2]唐代的刘知几认为:“史之为务,申以劝戒,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3]史学这种能供千秋万代评说从…  相似文献   
3.
文学传播接受的状态取决于该作家及其作品的生存环境.影响唐宋柳宗元文学传播接受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他的政治生涯;对待儒、释、道的态度和他的诗文主张.这也是柳宗元文学在其漫长传播接受历程中,为后世读者所特别注意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杨再喜 《科教文汇》2013,(19):61-62
在当下高校的传统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不浓和教学内容无法完成等。"中国古代文论"在此方面的问题尤其具有代表性。对此必须有的放矢,做好对策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理论课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中、晚唐和五代而言,宋人在接受柳宗元的方法论上趋于成熟。这主要表现为:其一,在散文领域,由晚唐的韩、柳并提之法拓展到韩、柳、欧、苏同流的文章四大家之说。其二,在诗歌领域,柳诗第一次被发现和大规模接受,分别形成了诗学史上的陶、柳和韦、柳之论。其三,在唐代知人论世之法的基础上,欧阳修把他作为自己穷而后工理论的践行者。其四,柳诗的第一读者苏轼开创了著名的删诗之法。上述四个方面,给后人接受柳宗元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具有各自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史官化极其发达,史家层出不穷。中国古代小说批评长期与史学缠绕在一起,具有浓厚的史学意识。深入探讨两的审美关系,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7.
杜甫集诗歌艺术之大成,从盛唐走向中唐,成为这个过渡期的重要人物。柳宗元作为中唐文坛的代表,与杜甫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对诗歌主题、情感载体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自觉接受,并且像杜甫一样获“诗圣”、“诗史”之称誉。  相似文献   
8.
黄庭坚承传了柳开、苏轼等关于柳宗元与韩愈、陶渊明同流的观点,进一部巩固了柳宗元的地位;他在“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理论的指导下,表现出对柳宗元诗歌的全面接受;儒学复兴和文学复古的时代大环境及其相似的人生经历和平淡的审美趣味是黄庭坚接受柳宗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史官文化极其发达,史家层出不穷.中国古代小说批评长期与史学缠绕在一起,具有浓厚的史学意识.深入探讨两者的审美关系,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10.
杨再喜 《文教资料》2011,(25):54-56
当前的古代文论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具有一种强烈的当代意识:适时地把当前的文艺作品植入到对古代文论的阐释中,把古代文论的作用植入到现实生活中,把古代文论的阐释与当代文论相对接,通过这些改革使学生感受到这一古老课程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和现实活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