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9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科学研究的"禁区"与"绿色通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科学研究无禁区"的观念在现代科技发展条件下面临严峻的挑战.当今时代,社会政治、军事、经济因素大规模介入科学的整体运作过程,并在其中起着价值上的支配作用.究竟应该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和"干预"科学研究呢?人类社会离不开科技,现代科技的健康发展呼唤建立科技界与政府、公众等方面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2.
3.
科技行为的道德选择与人文精神向科技的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行为作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活动,具有全民族性、全社会性。现代科技行为迫切呼唤道德选择。正确的信念和价值系统是科技行为道德选择的可靠保证,而其源泉就是人文精神。只有人文精神向科技的融入,才能实现科技行为的道德选择,才能使我们真正走出“半个人”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阿奎那自然法对神圣与世俗的有机共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托马斯·阿奎那这里,自然法如同一座桥梁,其一端架在人定法的这一边,另一端则植基于永恒法的彼岸。一方面,自然法是形上的、神性的、不变的;另一方面,自然法又是形下的、人性的、可变的。自然法可以与永恒法、人定法发生互动,从而呈现“上通下达”、“一体两性”的特征。其实质就是以“形上的”“神圣”精神来指导人“形下的”世俗实践,充分体现出阿奎那思想中“神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移和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实现了对“神圣”与“世俗”的有机共构。  相似文献   
5.
科技行为道德约束的困境与法律制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技行为同任何其他人类行为一样服从于道德规则,而现代科技行为的道德约束却陷入了困境。现代科技行为呼唤法律制裁。然而,法律制裁有时也会陷入僵局。本文认为,科技行为不仅需要道德约束,同时也需要法律制裁。德威兼施、宽猛相济才可保证高科技时代科技行为的健康实施。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社会,是道德高尚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人作为自由的主体,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自我,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德性”是人的品质与品性,其功能在于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在和谐社会中,人作为理性的存在者,在“德性”规范与制约下,人的个人价值与个人德性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至善(perfect good)"理论是托玛斯·阿奎那伦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阿奎那的"至善论"与其前辈奥古斯丁的"至善论"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根本的不同.阿奎那一方面继承了奥古斯丁的神学价值目标,另一方面又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修偏补弊,以诠释自己的"至善"意趣,由此补正了奥古斯丁关于神恩与人性各行其道的格局,从而成为近代启蒙价值复兴的过渡性环节.  相似文献   
8.
社会秩序和谐的内在核心要素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客观的"应该之法",即自然法理念。自然法因此构成了和谐的形而上学基础。个人自由是社会秩序中的自由,社会秩序是个人自由的秩序。人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和谐的实质是道德化的利益关系。道德化的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本源性、客观性的特征与自然法的属性是一致的。自然法作为一个形上的理念存在是相应于善与公正,而"和谐"的价值目标是要实现公平与正义,它内在地与自然法的公平正义的价值旨归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地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打工赚钱,把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留在家里,形成"留守一族"."留守学生"缺少家庭教育和管理,学习习惯差、行为差、成绩上不去,不少"留守学生"成了烫手的山芋,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多年对"留守学生"的帮扶教育实践,我想就"留守学生"的帮扶对策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