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生物科学   3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费伯克(竹蜓)(Verbeekina)壳的构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所研究的费伯克得(竹蜓)标本系采自广西合山下二叠统茅口组的石灰岩,我们在研究其立体标本时发现,由于(竹蜓)壳内圈和外圈的包旋轴有微小的变化,使得至少有一部分拟旋脊延伸方向与前一壳圈上的隔壁沟斜交。拟旋脊常常时隐时现呈虚线状,甚至在列孔两侧的隔壁上并无拟旋脊出现,而只具有列孔,隔壁沟也不是完全平直,壁孔的孔经大约为列孔的十分之一。本文还阐述了Verbeekina的拟旋脊细微构造。  相似文献   
2.
中国笔石胞管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nograptus一属是穆恩之(1957)建立的,产于浙江常山大坞的下奥陶统宁国组Amplexograptus confertus带。笔者近年来在浙江江山黄泥岗村相同层位中采到不少完整的Sinograptus的标本,其中有一个Sinograptus typicalis的黄铁矿化标本,通过电子探针二次电子图象的分析和检查,对其胞管有一些新发现,为此,笔者予以补充描述。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刘济民同志协助摄制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二次电子图象,陈旭同志代写英文摘要,在此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3.
Calymenesun granulosa Lu的背壳及接合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乃仁 《古生物学报》1993,32(5):587-595
描述了Calymenesun granulosa Lu的腹边缘及结合构造,并讨论了此种三叶虫的卷曲机制。认为当其卷曲完善时,尾“边缘“及部分胸肋纳入头颊下,以往描述了尾边缘的部分实际上是尾背结合沟所在位置。卷曲形式为半螺旋卷曲。  相似文献   
4.
自从穆恩之、李积金(1958)发表了浙西宁国页岩中的攀合笔石之后,中国阿伦尼克期(Arenigian)的有轴攀合笔石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因为它们是最早的双列有轴笔石,见于 Cardiograptus amplus 带和 Glyptograptus austrodentatus 带,其中的假栅笔石(Pseudoclimacograptus)后来在更早的 Azygograptus suecicus 带发现(葛梅钰,1964).笔者曾研究过广西阿伦尼克期 D. abnormis 带顶部 C. amplus 带的 Exigraptus 和 Glyptograptus,讨论了双列有轴笔石的起源,但未获得保存为立体状态的良好标本.1980年,笔者之一(韩乃仁)在浙西江  相似文献   
5.
广西寒武纪三叶虫Dictyella完整虫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ictyella属自1933年T.Kobayashi建立以来至今未发现完整虫体,最近在广西靖西果乐发现的tyella longispina Zhou的完整虫体标本以及其尾部的内模、外模对其分类位置的确定有重要的意义。依据其面线(为等称虫型面线)及头鞍、尾部特征,把Dictyella归于Asaphacea超科Asaphidae科和Isotelinae亚科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在广西象州中泥盆统东岗岭组壳相含泥质石灰岩中发现一个海星口面化石 ,定名为Devonasterguangxiensissp .nov .。该种中盘较大 ,腕长且直 ,下缘板发育 ,口角板肥大 ,略尖 ,与美国标本Devonastereucharis(Hall)相比 ,有一定的区别。海星化石与东岗岭组常见化石Actinopteria(双壳类 )和Atrypa(腕足类 )  相似文献   
7.
华北辽东本溪寒武纪三叶虫Redlichia(Pteroredlichia)murakamii蜕壳标本完好地保存了头盖向下翻转的蜕壳状态,为寒武纪Redlichia的蜕壳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此标本自由颊未保留,胸尾相连,头盖与胸部分离,头盖向下翻转,基本保持原位,为原地埋藏的蜕壳标本。蜕壳过程如下:面线裂开,头盖耸起卷曲并翻转,与胸部分离,胸部扭动,虫体摆脱老壳向前爬出。此蜕壳方式在McNamara(1986)报道的澳大利亚寒武纪Redlichia的蜕壳类型中并未出现。  相似文献   
8.
标本采自湖南省永顺县万民乡志留系下部Llandovery统Telychian阶秀山组上部,几乎全部为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其中有20多块头、胸、尾相连的完整标本。研究发现,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具有十分特殊的头部构造,其面线前支横切头鞍前叶中前部...  相似文献   
9.
先前膨胀笔石的发育型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先前膨胀笔石[Didymograptus(Expansograptus)praenuntius T(?)rnquist,1901]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发现。在中国华南,陈旭等(1964,1981),韩乃仁等(1984)、赵裕亭(1977),焦世鼎(1981),穆恩之等(1979)都发现并描述了此种笔石。它是华南下奥陶统常见的一个笔石种,时代主要在宁国期早期。国内外描述此种的论文不少,但对其发育型式研究较少。R.A.Cooper和R.A.  相似文献   
10.
南京(竹蜓)壳的口孔、通道及其畸形标本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采自浙江江山下二叠统丁家山组的硅化立体标本的研究,对南京(竹蜓)壳构造有以下新认识:1.前壁下部有一新月形口孔的长度几乎达前壁长度的1/3,前壁之后几个口孔逐渐缩小,造成(竹蜓)壳最外一段通道呈喇叭形。喇叭状通道之后为一稳定宽度的通道,它的宽为(竹蜓)壳长度的1/9—1/8。2.通道与(竹蜓)旋轴的交角是有变化的,总有近10°左右的偏离。在极少数标本中的夹角竟达30°—45°,我们认为这应属畸形。3.壳的旋向外廓不是标准的圆形,而且每隔若干个隔壁,壳壁便有规律地向内收缩一次。4.旋脊上(两隔壁之间部分)可见到细小的平行线纹,它们垂直于隔壁并可达侧坡。在通道内两侧部分也可见到这种纤细的线纹沿平行通道走向存在,因此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原生质流动时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