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生物科学   2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安徽石台奥陶纪弗洛期—大坪期牙形刺多样性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安徽石台栗阳柳树亭下、中奥陶统紫台组牙形刺的系统研究,对该地区早奥陶世弗洛期一中奥陶世大坪期牙形刺多样性演变作了初步分析,发现牙形刺的简单分异度在弗洛晚期Oepikodusevae带达到峰值,有17属20种。之后,牙形刺分异度呈下降趋势。演变的总体趋势与湖北宜昌地区同期牙形刺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峰值出现的时间(Oepikodusevae带,相当于笔石Didymograptellus eobifidus带上部,Corymbograptusdeflexus带,及Azygograptussuecicus带下部)与华南上扬子区腕足动物宏演化趋势(首次峰值出现在Didymograptelluseob—ifidus带)大体相似,但比三叶虫多样性演变在奥陶纪的首次峰值(出现在Exigraptus clavus带)早,比扬子台地笔石多样性演变的首次峰值(在Acrograptusfiliformis带和Didymograptelluseobifidus带下部)晚。分析显示,该地区早、中奥陶世牙形刺多样性演变与海平面变化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12月 12日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 ,国家科技部基础司阎金副司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张桃林副省长、中国科学院郭华东副秘书长、南京市人民政府许慧玲副市长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由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占生物研究所所长沙金庚主持 ,来自国家科技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  相似文献   
3.
Tashanomenagen.nov.属于有铰纲腕足动物中的扭月贝族,被有疑问地归于雕月贝科(GlyptomenidaeCooper,1956)。模式种Tashanomenavariabilisgen.etsp.nov.的模式标本采自江西玉山城东约15km的下镇外村塔山东北坡下镇组(middleAshgill)中上部的黄绿色泥岩中。因发育显著的横向背肌痕面围脊与本族的其它任何已知属有重要的差别。新属的个体一般不超过3mm长、5mm宽,但已具备了成年期的形态构造特征。对模式种的居群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后,发现存在一系列明显的居群内变异以及某些变异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浙赣边区晚奥陶世腕足动物四新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Wangyuella,Synambonites,Metambonites和Eosotrophina为有铰纲腕足动物新属,其模式种的模式标本均采自浙赣交界的三山地区上奥陶统长坞组或下镇组。Wangyuella Zhan et Rong属于德姆贝超科的克鲁孔贝科,以发育较高的腹铰后面、极短的齿板和极短的主基国特征。  相似文献   
5.
6.
复活分子是指地层记录中一度消失、后来复现且未发生明显变化的特殊分类单元。本文将复活分子区分为狭义(穿越灭绝事件)和广义(平常时期)的两类;并认为不同型式灭绝事件后的复活分子存在差异,表明其与灭绝强度有关。本文再次讨论复活分子的不同概念及其意义,并对避难所提出新的认识,强调复活分子的实质是灭绝期缩减居群大小与分布的极端稀疏分类单元,识别其生物因素尤为重要。以华南奥陶-志留纪交界期的华夏正形贝腕足动物群的一个采样点为例,说明稀疏种对多样性的贡献颇为关键,只有依靠大量的采样与深入的系统古生物研究,才能识别;探索和发现复活分子的关键在于采样和系统学研究的深入程度;建议应更加客观地认识复活分子的宏演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川东南中奥陶统大沙坝组的腕足动物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詹仁斌 《古生物学报》2003,42(4):492-516
四川东南部长宁双河及其附近地区的中奥陶统上部大沙坝组以特殊的岩相和生物相有别于黔北的可比地层十字铺组和鄂西的牯牛潭组,地层中漂浮相化石(笔石)与底栖壳相化石(如腕足动物和三叶虫)多次交互出现,笔石动物属于上层下垂对笔石动物群(Didymograptus artus Fauna),时代为中奥陶世Darriwilian(相当于Arenig最晚期至Llanvirn)。在所采集的3300余枚化石标本中有近90%是腕足动物化石,经研究共鉴定出19属21种,分属于4目7超科15科,正形贝目和扭月贝目分别有8属,占全部属群的84%。根据属的生物地理分布,该动物群中广布型分子7属、区域性分子6属,仅限于华南的土著性分子占总量的31.6%,显示出此期华南腕足动物群具有较强的地方性色彩,进一步证实中奥陶世海洋生物强分区性的推断。该腕足动物群宜称作Saucrorthis-Glyptorthis动物群。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出Saucrorthis-Glyptorthis群落,包括三个以腕足动物占优势的化石群集(association),即Glyptorthis?simplex群集、Saucrorthis obscura群集和Calyptolepta chengkouensis群集,并结合沉积岩石学以及其它共生化石门类进行群落生态分析,认为该群落所生活的环境以正常浅海砂泥质底域为主(相当于BA2-3)。与上扬子台地贵州遵义十字铺组和重庆城口厚坪组两个相近腕足动物群相比,长宁地区中奥陶世的Saucrorthis-Glyptorthis动物群更接近于厚坪组所产者。与世界上其它一些同期且具相似生态位的动物群相比,除与哈萨克斯坦南部的同期动物群比较接近外,与澳大利亚、北美、英国等地的同期动物群几乎毫无联系,指示华南中奥陶世腕足动物群可能代表一个独特的生物地理小区。  相似文献   
8.
Altaethyrella Severgina,1978是晚奥陶世的一种小嘴贝类,过去仅在阿尔泰和哈萨克斯坦发现。产于华南、华北晚奥陶世地层中的3种小嘴在,以往据其外部特征都鉴定为Rhynchotrema经采用切片技术研究其内部构造,发现均应改旭Altaethyrella属。Altaethyrella的主要特征是铰板分说防突起薄板状,极短小以及缺失中隔板和隔板槽,这与背中事板和隔板槽都是发育的Rh  相似文献   
9.
湖北宜昌陈家河下、中奥陶统大湾组腕足动物多样性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宜昌陈家河大湾组(Arenig期)腕足动物化石进行逐层统计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以笔石带为单位讨论腕足动物分类单元多样性的变化,发现该地区腕足动物属级分异度在Corymbograptellus deflexus带达到首次峰值,比上扬子区处于正常浅海底域地区(如贵州桐梓、沿河一带)的腕足动物宏演化趋势(在Didymograptelluseobifidus带达到首次峰值)晚了一个笔石带的时限,辐射主要缘于Sinorthis群落在本地区的出现和极度繁盛。华南早、中奥陶世腕足动物的辐射中心在相对近岸的上扬子区(特别是处于正常浅海底域的贵州桐梓一带)。  相似文献   
10.
在早奥陶世弗洛早期,广布于华南扬子台地的浅海碳酸盐台地沉积(红花园组)逐渐被陆源碎屑沉积所替代,而海洋生物分异度快速升高,随后出现了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第一次高潮。因此下奥陶统红花园组顶界附近的岩石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组顶界的穿时性及其横向分布规律尚无定论。通过对贵州桐梓红花园、习水吼滩、湖北兴山古洞口和湖南张家界温塘4个剖面红花园组牙形石动物群的系统分析,从下至上识别出了3个牙形石带,分别是Serratognathus diversus带、Prioniodus honghuayuanensis-Oepikodus communis带和Oepikodus evae带。采用统一的红花园组顶界定义,即以中—厚层亮晶颗粒灰岩的消失作为红花园组与上覆地层之间的界线,结合研究剖面和前人牙形石生物地层学资料,发现上扬子区红花园组顶界具有明显的穿时性,而且这种穿时性在空间上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上扬子区红花园组顶界大部分位于P.honghuayuanensis-O.communis带内;从上扬子区中部向台地南北两侧的边缘区,红花园组顶界大体上逐渐升高至O.evae带;而在靠近陆源碎屑沉积的西部地区顶界则降低至S.diversus带。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控制因素除了海平面的升高外,可能还与陆源碎屑供应的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