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生物科学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苏龙  刘力华 《病毒学报》2011,27(1):81-85
NK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在控制某些病毒感染与抗肿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表面标志表达水平的差异,将NK细胞分为CD56bright和CD56dim两大亚群;此外根据NK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功能的不同又将NK细胞分为辅助性NK细胞、调节性NK细胞、杀伤性NK细胞与  相似文献   
2.
作者最近对过去一未定种成蚊标本作了复查,经鉴定乃系骚扰蚊亚属(Ochlerotatus)中的一新种。现描述如下:长刀伊蚊Aedes(Ochlerotatus)longifilamentus Su et Zhang,新种(图1-3) 雌蚊 中型蚊种。翅长4.5~4.8毫米。无特殊鳞饰。 头 头顶和后头具白或黄白色窄鳞,竖鳞浅黄,但侧、后位者暗黑色。颊部平覆黄  相似文献   
3.
利用以栽培稻9311为受体、普通野生稻为供体的染色体单片段置换系CSSL182,检测到一个与粒宽相关的QTL。CSSL182与受体亲本9311粒型性状差异显著,且只在8号染色体有一个野生稻导入片段。构建CSSL182/9311的F2次级分离群体,将粒宽QTL初定位在8号染色体的标记RM447和RM264之间,贡献率达22.49,将该QTL命名为qGW8。随后进一步设计区间内多态性分子标记引物,检测F2群体的2000株分离个体以及F2:3群体交换单株,结合后代表型验证,最终将qGW8精细定位到8号染色体10kb区间内。该区间内含有3个候选基因,基因测序发现这3个基因在双亲之间均含有丰富的变异。对双亲籽粒颖壳细胞电镜扫描观察发现,CSSL182的颖壳细胞宽度比9311减少16.7%。这一结果表明qGW8中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通过改变颖壳细胞形状影响粒型。  相似文献   
4.
海龙县是吉林省水稻种植重点地区之一,稻田皮炎流行比较严重,历年稻田皮炎发病率很高,有的生产队竟达100%,对水稻生产和农民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在以往工作(吉林医科大学稻田皮炎研究组,1963;白功懋等,1963;刘兆铭等,1963;孙瑞宗等,1964)的基础上,于1965年4—9月在该县城南公社新胜大队第一小队蹲点,以如何大面积防治稻田皮炎作为研究重点,同时进行了病原学调查。经过几个月的现场工作,在大面积防治上取得一些经验,并发现该处稻田皮炎主要病原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的尾蚴。现将病原学研究方面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苏龙 《昆虫学报》1962,(2):138-138
作者于1957年5—8月在吉林省大石头黎明林区采到柏氏赛蚊(Theobaldia(C.)bergrothi Edw.)成虫,其后于大沙河林区及黑龙江省的太平沟林区采到同种的幼虫,并将一部分幼虫培养到成虫。  相似文献   
6.
综合概括了各种蛋白质改造与微生物代谢途径改造的非理性定向进化技术的原理、特点,介绍了这些技术在高性能工业生物催化剂改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苏龙  王才 《昆虫学报》1981,(3):327-331
我们在1974、1978两年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黄松浦及和平林区,从杨树(Populus sp.)、桦树(Betula sp.)和色树(Acer sp.)等树洞积水中采获巨蚊幼虫10只、蛹2只,经饲养羽化出9只雌蚊和1只雄蚊。对成虫、幼虫和蛹的研究发现,它们与阿穆尔巨蚊Toxorhynchites christophi(Portschinsky),1884和十和田巨蚊Toxorhynchites towadensis(Matsumura),1916有近缘关系,在形态上很相似,但也有明显差别,乃定为新种。因采自长白山,故名为长白巨蚊Toxorhynchites changbaiensis。  相似文献   
8.
骚扰蚊亚属一新种描述(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龙  张永生 《昆虫学报》1987,(4):450-452
1981年6月5日作者在内蒙克什克腾旗经棚采获一批蚊蛹,获得成蚊,当时鉴定为溪边伊蚊Aedes(Ochlerotatus)riparius Dyar et Knab。1984年5月26日又在上述地区同一生境采获一批幼虫,并将部分幼虫养至成蚊,在形态上与81年获得的成蚊完全相同,但幼虫却与溪边伊蚊幼虫有明显差别。经研究确认此系一新蚊种,因成蚊与溪边伊蚊相似,故命名为类溪边伊蚊,描述于下。  相似文献   
9.
苏龙  王才  李芳 《昆虫学报》1978,(4):439-444
1962年7月25日至8月7日间,我们在吉林省大石头林业局第五林场南沟(属安图县境)采到一批幼虫。经隔离培养获得成蚊。经鉴定它是箭阳蚊亚属(Edwardsaedes)中的一个新种。现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一套以9311为背景的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研究材料,进行野生稻相关QTL的定位与基因的鉴定。在多年多点的抽穗期调查数据基础上,结合200多个分子标记引物的基因型鉴定结果,定位到11个与抽穗期相关的QTL;选取携带相关QTL导入片段的两个置换系进一步研究,发现2个抽穗期主效QTL均为已克隆基因的等位基因。利用叶鞘、稃尖、柱头颜色与9311差异显著的一个单片段置换系定位到来自野生稻的紫色性状基因Or C,初步鉴定与栽培稻的等位基因功能不同。这些结果再次表明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是行之有效的QTL定位以及基因发掘的遗传群体。通过对抽穗期、紫色性状相关QTL的定位与基因的鉴定,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