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生物科学   2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背景】基于硝化菌群的富集培养技术可高效稳定地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有害氮素,而当前在水产养殖领域有关硝化菌群定向培育及硝化功能菌株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不同盐度、pH、温度、通气量条件下硝化菌群分离菌株XH1的生长及其对氨氮和亚硝氮的去除效果。【方法】设置不同梯度的盐度、pH、温度、通气量条件,通过计数菌量、测定氨氮及亚硝氮的浓度变化,比较不同条件下菌株XH1的生长及其对氨氮和亚硝氮的影响。【结果】菌株XH1可在盐度5‰-35‰、pH 6.0-9.0、温度15-45°C和通气量0.5-1 V/(V·min)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菌量最高可达2.34×109cells/mL;在盐度5‰-35‰、pH 6.0-9.0、温度15-30°C、通气量0.5 V/(V·min)的条件下,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显著(P0.05),在第1-3天对培养液中氨氮的最高去除率可达86%-97%,但培养液中的氨氮浓度先降后升;对亚硝氮的最高去除率达68%。【结论】菌株XH1对盐度、pH、温度等主要环境因子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对水体氨氮的去除效果良好,可作为中低盐度养殖池塘水体氨氮防控菌剂产品研发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ZD02的分离及其在对虾集约化精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养殖环境分离纯化芽孢杆菌6株,对其进行消化酶活检测,根据检测的酶活指标选择ZD02作为待试验菌株并进行鉴定和热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ZD02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耐受高温的特性,90℃水浴10min存活率93%,95℃水浴5min存活率93%,100℃水浴5min存活82%,95℃和100℃水浴2min不影响芽孢菌存活,在调质温度102℃条件下,制粒后芽孢菌存活率94%;将经过鉴定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后应用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集约化精养殖,试验组A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3%的芽孢杆菌。试验组B保持配方成本不变的基础上添加0.3%的芽孢杆菌,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A、B的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3.0%和36.7%(P0.05),产值分别提高35.4%和21.0%(P0.05),饲料系数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9.9%和8.7%(P0.05);换水耗电、水质调节剂、内服药物3项费用合计,A组和B组较对照组分别节省了21.3%和22.3%(P0.05);实验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在对虾的集约化精养过程中合理利用益生芽孢杆菌可以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3.
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越冬棚养殖模式,采集养殖中后期水样,分析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势菌种类和水体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越冬棚保温效果良好,池塘水温由搭棚前最低的20.6℃上升并维持稳定于26.5℃左右,可满足对虾正常生长需求;养殖中后期水体异养细菌数量在5.10×104~2.95×105cfu·m L~(-1)波动,菌群结构相对稳定,优势菌数量在养殖后期略有增加;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亚硫酸杆菌(Sulfitobacter)等在养殖中后期均为优势种,搭棚后黄杆菌(Flavobacteria)、生丝微菌(Hyphomicrobium)等形成优势;亚硝氮、硝氮和水温是影响养殖中后期水体微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理化因子。研究表明,搭建越冬棚有利于保持养殖池塘水环境的相对稳定,养殖中后期水体氮素水平的控制尤为重要。因此,为促进水中有益菌的生态优势,调控水体菌群结构和生态功能,建议在养殖中后期,尤其是搭建越冬棚前后合理使用益生菌制剂,净化水质,稳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2009 年8 月至9 月期间, 在广东粤西选择2 口斑节对虾养殖土池(303、501 号池), 每14 天一次定期采集养殖对虾和水样, 检测了对虾血清的PO、SOD、Ua、AKP、ACP 等免疫酶活力和水温、DO、氨氮、亚硝氮等环境因子, 探讨养殖对虾免疫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 较高的COD、BOD、pH 与较低盐度的303 号池对虾血清SOD、Ua、AKP、ACP活力大体上低于501 号池, PO 活力高于501 号池; 8 月25 日到9 月8 日, 501 号池氨氮、亚硝氮和硝氮浓度由高于303 号池转变为低于303 号池, 其对虾血清PO、SOD 活力由低于303 号池转变为高于303 号池。本实验中COD、BOD、pH 与盐度的耦合作用对斑节对虾血淋巴免疫指标的影响是明显的, 氨氮、亚硝氮和硝氮为影响斑节对虾血淋巴PO、SOD 等活力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5.
PS1沼泽红假单胞菌对集约化对虾养殖废水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合细菌PS1——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净化集约化对虾养殖废水,探讨不同温度、不同菌浓度下PS1对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S1可有效降低对虾养殖废水中的COD、NH4^+-N、NO3^-N、PO4^3--P,但对NO2^--N无降解效果,反而使之持续升高;PS1对养殖废水96h的降解率受温度和添加菌浓度的影响显著(P〈0.05)。当温度为26℃时,PS1对废水的降解活性较好;不同菌浓度组间的净化效果差异明显(P〈0.05),综合净化效果,以12.5×10^5 CFU/ml的菌浓度为宜。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对于对虾苗池水体细菌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菌16S rDNA片段作为分子标记,采用PCR结合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的方法构建了细菌区系指纹图谱,研究了对虾苗池使用硫酸链霉素、土霉素和氨苄青霉素3种抗生素后水体细菌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20 h试验期内,与对照组相比,苗池水体分别经0.5 mg·L-1的硫酸链霉素、土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处理后,细菌区系均产生了显著变化;对照组水体0~30 h时段的细菌DGGE条带聚为一组,56~120 h取样时的条带聚为一组;而3个处理组水体0~56 h时段的细菌DGGE条带聚为一组,72~120 h聚为一组.对DGGE图谱典型条带进行测序,经BLAST-N比对,表明对虾苗池水体细菌多样性丰富,包括可培养的细菌(主要包括亚硫酸盐杆菌、红假单胞菌、美人鱼发光杆菌、聚球菌、海洋放线菌、黄杆菌、丝状光合细菌、粘细菌、哈氏弧菌)和某些不可培养的其他海洋细菌等.其中,单胞菌、发光杆菌、放线菌、黄杆菌、粘细菌和2种不可培养的其他海洋细菌不受抗生素的影响;而硫细菌、丝状光合细菌和另外8种不可培养的其他海洋细菌则因抗生素种类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7.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健康养殖发展的需求,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有益菌在提高人和动物营养和防病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关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防治理论也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逐渐成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的一种生物控制模式。本文简要介绍了微生态制剂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别在营养特性、免疫特性和改善养殖生态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虽然,微生态制剂在水产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文章还阐明了微生态制剂的生产工艺和施用原则,最后就微生态制剂的应用问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具有生长快、环境适应力强、适合进行集约化养殖等优点,现已成为我国沿海甚至内陆地区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9.
芽胞杆菌对鱼池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Biotog平板,以施用与不施用芽胞杆菌的鱼塘为研究对象,研究鱼塘水体与表泥不同空间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芽胞杆菌提高了水体微生物群落代谢的平均活性,及对氨基酸类、胺类、羧酸类、聚合物及其它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提高了水体微生物群落代谢的多样性(Shannon均度、Simpson指数、McIntosh均度差异显著);两池表泥微生物群落代谢平均活性差异较小,对同一碳源的利用差异不大,芽胞杆菌显著提高了表泥的Simpson指数,但表泥的McIntosh指数显著低于对照池。总体而言,鱼塘施用芽胞杆菌,水体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所受的影响大过表泥,芽胞杆菌通过提高水体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提高了水体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以此改善池塘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在不同磷浓度及氮磷比(N/P)的协同影响下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的生长和氮磷吸收特性, 文章将微藻培养液中的磷酸盐浓度设为0.50 mg·L–1、0.25 mg·L–1、0.05 mg·L–1, 并将N/P 分别设为32、16、8, 每2 d 取样测定藻细胞数量和氮磷指标, 实验设9 个组, 每组3 平行, 周期12 d。结果显示, 在低氮磷浓度组藻细胞数量 明显低于高氮磷组(P<0.05), 氮磷浓度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远大于N/P(P<0.05); 在高氮磷浓度组, 当N/P 低于8 时, 藻细胞生长受到限制, 当其高于16 时, N/P 不再成为限制性因子; 不同N/P 下初始氮磷浓度的影响大于N/P。由藻细胞与氮磷指标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 藻细胞数量与氮磷浓度, 以及不同取样时间的氮磷浓度等多个因子存在显著线性关系, 其中初始氮磷浓度影响较大。上述结果表明, 蛋白核小球藻数量与氮磷的消耗呈正相关, 以期仅通过调整N/P 的方式影响其对水环境中氮磷的吸收, 恐难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