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9篇
生物科学   1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M_1(以下简称AFT M_1)是黄曲霉或寄生曲霉的次生代谢产物。它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致癌性。本文报道AFT M_1的提取与鉴别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黑芝麻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原核表达了黑芝麻多酚氧化酶 (Black sesame polyphenol oxidase,BsPPO)。将合成的基因构建至pMAL-c5x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及融合标签切除,获得的BsPPO蛋白用于酶学性质探究。结果表明,合成的Bsppo基因1 752 bp,编码585个氨基酸,理论蛋白分子量为65.3 kDa;构建的pMAL-c5x-Bsppo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中可溶表达了MBP-BsPPO蛋白;酶切去除MBP融合标签后对BsPPO进行了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BsPPO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5 ℃和4.0,在低温和弱酸性环境中有较好的稳定性。短时间低强度的光照和Cu2+可激活BsPPO的活性,Zn2+和Ca2+能抑制其活性。BsPPO可催化单酚、二酚以及三酚类化合物,对l-酪氨酸以及香草酸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此外BsPPO还对黑芝麻中含有的2-甲氧基肉桂酸、吲哚3-羧酸和根皮素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研究结果为黑芝麻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的明确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瑞  李鹏展  王力 《生态学杂志》2019,30(2):359-369
土壤水分研究是统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本研究结合4年田间定位试验,通过对黄土高原南部长武旱塬冬小麦和春玉米2012—2015年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分析农田土壤干层形成情况、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降水对土壤水库的影响以及作物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降水年型是冬小麦地土壤干层形成的主导因素,年内降水分布不均是春玉米地土壤干层形成的主导因素.长武旱塬区冬小麦和春玉米一年一季的种植制度不会导致永久性干层的产生;相较于春玉米,冬小麦根系生长习性更符合黄土旱塬区土壤水分循环特征,黄土旱塬区土壤水分有效性可保证作物产量稳定;降水作用下,冬小麦土壤水库充、放水过程呈现收获期、休闲期和苗期连续充水、缓慢消耗期和大量消耗期连续失水相互交替的特点.0~300和300~600 cm土层土壤水库不一致性现象明显,以最大根深作为野外监测试验中土壤含水量的取样深度时,由于深层土壤水库负反馈作用,不同降水年型下,休闲期和苗期的蒸散均会被高估,缓慢消耗期和大量消耗期的蒸散均会被低估.冬小麦田间过渡层存在的范围为140~360 cm;作物生长的时间跨度影响土壤水库效应的发挥,土壤水库对冬小麦供水表现为年际间的调节作用,土壤水库对春玉米供水表现为季节间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下经济已成为增加林地产出和提升林业效益的重要途径。为揭示毛竹林隙中早春药用植物——延胡索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采集大林隙400m~2、中林隙100 m~2、小林隙25 m~2和郁闭林分4类样地的延胡索根际土样,基于高通量测序结合生境参数,分析其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变化。结果表明,4类样地的细菌类群达35门104纲195目321科532属,大林隙和中林隙的优势土壤细菌类群OTU所占百分比的次序虽有所不同,但基本表现为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占优,绿弯菌门和放线菌门其次;小林隙和郁闭林分则以变形菌门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酸杆菌门成呈弱势。同时,随着林隙面积减小,相对光照强度从全光照直至全光照的10.7%~22.5%,细菌群落在总体数量上处于下降趋势,菌种丰富度和特异性、谱系多样性、菌群多样性和菌群均匀度均下降,郁闭林分优于小林隙。菌群在门和属分类水平的OTU百分比特征与相对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的梯度分布有显著相关关系,而与土壤水分含量、空气湿度的梯度趋势相反,未发现与林隙面积、海拔及边界立竹参数的梯度关联性。因此,大中型林隙有利于延胡索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发育,而小林隙并不合适;林隙和郁闭林分可为某些特殊条件下进行更新的菌群提供生长机会,可用土壤微生物相关指标如特征菌群来反映林隙发育过程的变化;相对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对人工开辟林隙栽培延胡索的根际土壤菌群影响显著,在调控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真菌感染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是普遍的全球性问题。本研究通过在黑曲霉的孢子悬浮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收集黑曲霉菌丝体,评估黑曲霉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考察不同银杏内酯B和C对黑曲霉的抗真菌效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发现经银杏内酯B处理后的黑曲霉线粒体表现出明显的空泡化,基质结构被破坏;线粒体三羧酸循环中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下降,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丙二醛和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银杏内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损坏线粒体膜的完整性,破坏线粒体结构,进一步损害线粒体功能;银杏内酯B的抗黑曲霉效果要显著高于银杏内酯C。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胃癌肿瘤行为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检测105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中EGFR和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癌组织PTEN的表达56.19%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的表达92.3%,而胃癌组织EGFR的表达46.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7.62%,(P<0.01)。二者的表达与性别和年龄无相关性(P>0.05),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结论:PTEN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EGFR在胃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并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二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猪血木的分类地位、资源现状及分布、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发育生物学、保护遗传学、繁殖生物学、和濒危机制进行了综述,为该物种的种群恢复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定量分析5种常见稻蝗属昆虫前后翅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5种稻蝗雄性前、后翅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薄片样条(Thin-plate spline,TPS)分析法探讨稻蝗前后翅的大小和形态变异。【结果】5种稻蝗前、后翅的大小和形态差异都比较显著,前、后翅的相似关系和5种稻蝗的系统发育关系一致。前翅差异的部位主要在缘前脉域、前缘脉域和臀脉域;后翅的差异主要在亚前缘脉域、前缘脉域及轭脉域。【结论】稻蝗前、后翅形态变化的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结果与稻蝗系统发育关系一致,可用于稻蝗属种的分类。稻蝗前、后翅发生变化的部位是其飞行时的受力部位,这些部位可以作为稻蝗物种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目标差异肠道菌群与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6S r DNA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及2型糖尿病患者粪样中韦荣球菌属和梭菌属水平进行检测。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运用Pearson分析方法对差异肠道菌群与新疆维、哈两民族正常糖耐量及2型糖尿病人群的体检及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16S r DNA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韦荣球菌属及梭菌属水平在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组粪样中显著高于该民族正常糖耐量组(P=0.035,P=0.028)。(2)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群和2型糖尿病人群粪样中韦荣球菌属水平与体重及体重指数(BMI)显著正相关(r=0.469,P=0.009;r=0.623,P=0.002),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负相关(r=-0.466,P=0.025);梭菌属水平与体重、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正相关(r=0.375,P=0.049;r=0.398,P=0.033;r=0.375,P=0.041)。结论肠道中Veillonella spp和C.coccoides subgroup水平的变化可能与新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施磷和杀真菌剂对黄顶菊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顶菊为供试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土壤真菌在其入侵过程中的作用,揭示黄顶菊入侵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试验设置5个施磷( KH2PO4)水平(50 mg·kg-1CaSO4,缺磷处理,P0;空白,不加磷处理,P1;20 mg· kg-1,P2;40 mg·kg-1,P3;80 mg· kg-1,P4),并通过施用杀真菌剂苯菌灵控制土壤真菌,研究二者对黄顶菊入侵性的影响.杀真菌剂处理显著降低了黄顶菊的菌根侵染率,抑制了植株光合作用,降低了植株生物量、可溶性糖的积累及抗氧化保护酶系统(SOD、POD和CAT)活性,在较高施磷水平时(P3、P4)增加植株全P含量,而对植株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全N含量等无显著影响.施用磷肥引起的植物磷营养状况的改变,对土壤真菌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真菌效应的发挥因施磷量不同而发生变化,在缺磷和低磷处理(P0~P2)时,真菌对N、P吸收贡献率表现为正效应;而当施磷量较高(P3、P4)时,贡献率表现为负效应.土壤真菌和养分状况对黄顶菊的生长和生理代谢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