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生物科学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提高对药物性肝衰竭的认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56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肝衰竭的分型、并发症的发生、生化指标的特点及治疗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导致肝衰竭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中药占30.3%、抗结核药占26.8%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占23.2%。发病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64.2%、纳差60.7%、尿黄60.7%。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感染73.2%、其次为肝性脑病66.1%、腹水64.3%。感染部位以腹腔最常见,占46.4%,其次为肺部41%。治愈好转者为18例(26.2%),治疗无效者14例(25.0%);死亡者为24例(42.9%)。从患者发病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35天。治愈好转组的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效死亡组,激素治疗与好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主要致病药物有中药、抗结核药和解热镇痛药。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一旦出现提示预后差。在疾病早期采用适当的激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