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生物科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解湘西特色食品“蒿菜粑粑”原料植物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总黄酮提取物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还原力实验和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实验等方法,测定鼠麴草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鼠麴草总黄酮母液中总黄酮浓度为7.01 mg·mL–1mg/mL;总黄酮提取物对DPPH、ABTS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30 mg·L–1、30.16 mg·L–1,将胡萝卜素相对吸光度降为50%的时间延长至67.49 min,在还原能力、延缓胡萝卜素褪色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上也有较好效果。鼠麴草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优质食用植物资源进一步开发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沿长江中下游(宜昌-铜陵段)13座城市共37个位点,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岸带的湿生植物进行调查,从物种和系统发育2个维度研究群落的构建机制,并结合环境和空间因子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丰水期湿生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高于枯水期,且丰水期α多样性主要与水分条件呈正相关,而枯水期则主要与温度和土壤总氮含量有关。(2)丰水期的系统发育结构指数呈聚集趋势,暗示生境过滤起着主导作用,而枯水期的NRI(net relatedness index)和NTI(nearest taxon index)呈不同趋势,暗示存在近期的群落分化。(3)群落的α多样性在物种层面和系统发育层面存在显著关联性,其多样性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互为表征。(4)长江中下游沿岸湿生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丰水期的群落构建是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以环境筛选作用占主导,而枯水期的群落构建仅在物种层面受一定程度环境筛选作用的影响。(5)大生境的温度变化、微生境的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岸带湿生植物群落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3.
杨昆  贺磊  许乃中  周雯  张玉环 《生态科学》2016,35(4):148-156
以柳江流域1991, 2002 和2013 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 在调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的基础上, 估算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空间格局及动态变化, 探讨了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991-2013年期间, 柳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23891.7×106 元, 下降了8.67%; 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年变化率最高,达0.5%。林地、水域减少和建设用地增加是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提供食物生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 其他各单项价值都呈减少趋势, 而提供水文调节的生态服务价值下降速度最快。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区域(12.5%)大于升高的区域(3.4%)且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城市化水平与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递减关系, 优化流域土地利用方式, 充分补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失, 可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息肉组织中白介素-17(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分析IL-17、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有无鼻息肉分为伴鼻息肉(观察1组)49例和不伴鼻息肉(观察2组)46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鼻中隔偏曲患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并在术中取其较窄侧的鼻甲黏膜作为检测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织标本中的IL-17、VE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L-17、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1组患者IL-17、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88%(46/49)、85.71%(42/49),均高于观察2组患者IL-17、VEGF的阳性表达率[76.09%(35/46)、65.22%(30/46)]以及对照组患者IL-17、VEGF的阳性表达率[5.00%(2/40)、2.50%(1/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患者IL-17、VE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8.92±5.34)个/LP、(33.21±4.87)个/LP,均高于观察2组患者IL-17、VEGF的表达水平[(28.19±4.56)个/LP、(21.28±4.03)个/LP]以及对照组患者IL-17、VEGF的表达水平[(9.31±2.76)个/LP、(7.19±1.95)个/L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1组患者、观察2组患者中,IL-17与VE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息肉组织中IL-17、VEGF的表达显著升高,且IL-17与VEGF表达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IL-17、VEGF可能共同参与鼻息肉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下简称“新冠”,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发的全球流行传染病。鉴于嗅觉障碍是其主要神经症状,明确相关流行现状、机制和康复对促进公共健康非常重要。文献报道的新冠相关嗅觉障碍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与评估工具、人群以及变异毒株3个因素有关。其中,不同毒株之间嗅觉障碍发生率的差异可能源于刺突糖蛋白和侵入方式的变异。在外周嗅觉系统,SARS-CoV-2主要引发嗅裂炎症、支持细胞死亡和宿主免疫反应,而关于SARS-CoV-2入侵中枢的途径和机制仍存争议。部分“长新冠”患者存在持续的嗅觉障碍,SARS-CoV-2诱发慢性炎症反应和对嗅上皮再生的破坏是其潜在的病理基础。根据嗅觉媒介假说,SARS-CoV-2可能借由嗅觉系统影响中枢功能并最终诱发神经退行性变。嗅觉训练、药物等方法可帮助新冠相关嗅觉障碍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武功山地区有毒植物资源情况及毒性特点,有效保护与利用武功山有毒植物资源,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并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对该地区的有毒植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武功山地区共有有毒植物75科179属240种;形成以豆科(Leguminos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菊科(Asteraceae)、百合科(Liliaceae)4科为主的数量优势科(含10种及以上),以紫堇属(Corydalis)为主的数量优势属(含5种及以上)。该区有毒植物的生活习性以草本为主;以海拔400~499 m区域内的植物最多,且主要生长在山坡、林中、灌丛等环境中。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以泛热带分布和世界分布为主,属以北温带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而种以中国特有分布和东亚分布最多。毒性以小毒为主,有毒部位以全株有毒为主;有毒化学成分颇为复杂,主要以生物碱为主,毒理类型以神经系统毒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ous,HCMV)感染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手段,研究通过观察黄芩素(baicalein,BAI)抑制HCMV体外感染人星形胶质细胞引起的IE、pp65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黄芩素抗HCMV感染的机制。运用MTT法检测BAI组、HCMV组、HCMV+BAI组和对照组细胞的细胞活性,观察BAI对HCMV感染致人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异常的抑制作用;Real-time PCR检测不同组之间IE、pp65 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技术检测IE、pp65蛋白表达的变化。MTT结果显示,20μmol/L BAI+HCMV组的吸光值在24、48、72 h均高于HCMV组(P0.05);形态学观察病毒感染48 h时,HCMV组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而20μmol/L BAI+HCMV组细胞状态较好,CPE不明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在感染48和72 h时20μmol/L BAI+HCMV组IE、pp65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HCMV组(P0.05);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μmol/L BAI+HCMV组细胞的IE、pp65蛋白表达明显低于HCMV组(P0.05)。以上结果显示,适当浓度的黄芩素能抑制HCMV感染所致的细胞增殖异常,同时降低IE及p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  相似文献   
8.
浮游植物粒级结构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因子。基于生物光学参数反演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变化是当前水色遥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综合南海北部海区多年航次调查数据,对现有几类反演算法进行了区域性优化和验证评价。根据叶绿素 a 浓度(Chl a)或浮游植物吸收系数(aph (443))的阈值可实现南海北部海区小型(Micro)和微微型(Pico)浮游植物主导的划分,微型(Nano)的判别精度较差。基于归一化吸收光谱提取的粒级指数可定性地表征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综合变化趋势。基于叶绿素 a 浓度的三组分模型,较好地模拟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变化规律,可实现分粒级叶绿素 a 浓度的定量反演,Pico 粒级的反演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耦合浮游植物吸收光谱变化规律和总叶绿素 a 浓度定量反演粒级结构的模型,进一步提高了 Micro 和Nano 粒级的反演精度,且线性相关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9.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种属特异性机制尚不清楚。研究通过检测HCMVADl69体外感染人胚胎成纤维细胞(Human embryo fibroblast, HEF)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 fibroblast, MEF)后病毒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HCMV种属特异性的可能分子机制。首先用HCMV AD169(MOI=5)分别感染HEF和MEF,相差显微镜逐日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RT—PCR检测HCMV即刻早期(IE1、IE2)、早期(uL84)和晚期基因(UL83)的表达情况;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病毒基因编码蛋白表达的情况。形态学观察发现HEF感染HCMV后逐渐变大变圆并相互融合,第4天可见典型的HCMV特征性病变效应,而MEF则未出现上述的变化;RT-PCR和Western—blot表明HEF组表达即刻早期基因IE1和IE2、早期基因uL84和晚期基因UL83 mRNA以及各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且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模拟感染组(P〈0.01);而MEF组仅IEl和IE2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HEF组(P〈0.05),而高于模拟感染组(P〈0.01)。免疫荧光检测发现HEF感染72h表达IE和UL83蛋白,而MEF则无明显表达。以上结果表明,HC—MV不能在MEF中复制并产生完整子代病毒颗粒,且病毒基因表达阻止在IE2基因表达之后和UL84基因表达之前,其种属特异性可能与即刻早期蛋白低水平的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是现代水稻遗传育种的基础,已被列为濒危植物。本研究在实验室检测了普通野生稻与其常见伴生种慈姑(Sagittariatrifolia)之间的化感效应。研究发现普通野生稻和慈姑的根、茎、叶水浸出液对两物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普通野生稻种子经慈姑叶和普通野生稻根、茎和叶的水浸出液处理后,萌发率由对照的25%显著提高至39%~54%;慈姑种子经普通野生稻和慈姑各部分水浸出液处理后,萌发率由对照的不萌发提高至9%~81%。慈姑和普通野生稻各部分的水浸出液显著促进两者的幼苗伸长,但对根的生长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效应:慈姑叶、叶柄和根的水浸出液以及普通野生稻叶的水浸出液对普通野生稻和慈姑根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普通野生稻茎和根的浸出液促进慈姑根的生长。总体上,慈姑比普通野生稻对水浸出液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