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4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据有关专家分析,沿海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估计5年左右完成,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4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湖南作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之一,近年来承接产业转移呈现出全方位拓展态势,引进项目和企业,已重点转向战略投资和大项目、大企业,涉及制造业、房地产业、餐饮业、交通、能源、城建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错配对中国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楚雄  赵浩  谢炳庚  李忠武  李科 《地理学报》2021,76(8):1865-1881
基于价格扭曲效应拓展资源错配模型,使用中国285个城市2004—2017年的工业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土地资源错配导致的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损失,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 土地资源错配对中国城市工业GTFP损失的年均贡献率为10.05%,已与能源错配并列成为继资本错配之后城市工业GTFP损失的重要贡献者。② 土地资源错配导致中国城市工业GTFP损失呈现“先小幅下降,再大幅上升,后较大幅度下降”的时序变化特征,但总体趋于上升,损失值介于1.10%~2.48%之间,纠正土地资源错配,中国现有城市的工业GTFP有望实现年均2%左右的再增加;东、中部地区土地资源错配导致的城市工业GTFP损失呈现出与全国层面类似的变化特征,西部地区的城市工业GTFP损失整体保持高位,总体稍有下降,东部地区是中国城市工业发展的主要阵地,其土地资源错配导致的城市工业GTFP损失主导着全国层面的城市工业GTFP损失变化。③ 土地资源错配导致中国城市工业GTFP损失的空间格局呈连片集聚化的发展特征,城市工业GTFP损失较高和高等级省份的数量有所增加,逐渐集中到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地区,损失低和中等等级省份的数量相应减少,逐渐集中到长江流域及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错配导致中国城市工业GTFP损失的总差异呈缩小态势,三大地区内城市工业用地配置效率不均衡是土地资源错配导致中国城市工业GTFP损失差异的根本原因,其中西部地区内城市工业用地配置效率不均衡是主要原因,近年来的区域协同发展有利于三大地区间城市工业用地配置效率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3.
环洞庭湖区城镇体系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环洞庭湖区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现状特征分析,指出其发展过程存在着城市空间格局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重复严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发展措施,确保环湖区内城镇体系的持续,快速发展,并最终实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栅格空间信息定量化的湖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湖南西部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针对区域主要生态问题,利用栅格数据结构为主的数字环境模型,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行了研究,通过将评价结果与数字高程模型迭加分析,研究了生态环境质量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探索适合以山高坡陡为主要地貌特征的山区生态评价方法,结果显示,湖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正态分布,大部分地区环境质量属一般. 总体环境状况东南部好于西北部,河谷盆地优于山地. 研究表明,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具有数据采集快速、客观,评价和制图自动化,评价结果空间定位精度高,直观性与实用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桂西北喀斯特山区人口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小行政单位——乡(镇)为基本单元,利用Lorenz曲线和空间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桂西北喀斯特山区乡(镇)级尺度下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测自然因素单独和叠加作用后对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 乡(镇)级研究尺度下的人口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性特征,呈现一般显著正相关和一定的聚集性; 各自然因素空间分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呈现显著差异,研究区西北和中南部没有喀斯特分布的乡镇,人口密度随有利于人类居住因素的增加而增加,但平均人口密度仅79人/km 2。东部和南部有喀斯特分布的乡镇,人口密度与自然因素空间分布并非简单的增减关系,其随喀斯特分布面积的变化呈现起伏波动。 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结果显示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强度最大的为海拔高度,交互探测结果显示,任意两个自然因素叠加交互作用后的影响强度呈现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可见,桂西北喀斯特山区与其他地区类似,海拔高度是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但喀斯特山区的河网密度及特有的地质地貌等因素对其人口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与其他因素叠加交互作用可进一步加强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按照"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内涵要求,从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5个维度入手,尝试性地构建包含32个单项指标的"美丽湖南"建设水平定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判标准;以市(州)为评价单元,探索性地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模评价"美丽湖南"建设现状。结果表明:1)分维度看,2011年湖南省各市(州)政治子系统评价均值为0.651 4,评价结果为Ⅱ级,处于"美丽"状态;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评价均值分别为0.501 8、0.450 2和0.473 0,评价结果为Ⅲ级,处于"较美丽"状态;文化子系统评价均值为0.419 7,评价结果为Ⅳ级,处于"欠美丽"状态。2)整体而言,2011年湖南省各市(州)系统综合评价均值为0.492 7,综合评价结果为Ⅲ级,总体上湖南省处于"较美丽"状态。3)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模评价,简便高效,结果客观可靠,在区域建设水平综合评价中适用、有效。  相似文献   
7.
用重要区域邻近度替代区位优势度,对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进行修正,借助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及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工具,并用修正后的模型,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区域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空间关联。江西省交通优势度呈现北高南低、设区市周边县域高、交通干线沿线高的特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整体偏低且发展不均衡、主要中心城市和工业城市及交通枢纽地区偏高、沿交通干线尤其是铁路干线较高的特点;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发展呈线性相关,有4种组合类型:极化型、滞后型、超前型、落后型。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应从点(增长极)、线(发展主轴)及面(重点区域)3个方面发展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8.
借鉴国外经验可知,地质灾害保险机制对于提高灾民的防灾意识,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保障灾民灾后的经济恢复,安凇人已、等都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产能过剩、重复建设是我国经济的顽疾,迄今仍深受重复建设之害。如我国虽然钢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但轿车用钢板、冷轧薄板、家电用板等10多个品种仍需进口。再如能源利用,我国能源综合利用率仅为32%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紧缺的局面日显突出,并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与土地资源供给有限的矛盾?那就是要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这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