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6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了获取更多的水下信息,提高声呐的探测和识别能力,设计高频宽带换能器是极为重要的。 匹配层技术是拓宽换能器带宽的有效方式。从理论上对匹配层拓宽换能器带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数值计算和有限元仿真分析了匹配层对换能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匹配层层数增加,换能器的谐振峰数目增加,峰与峰之间通过耦合能够实现拓宽带宽的效果。通过有限元仿真指导制成中心频率为 187.5 kHz 的双匹配层宽带换能器,其最大发送电压响应为 150.3 dB,–3 dB 带宽为 145 kHz。  相似文献   
2.
兰州城市人口空间结构演变格局及调控路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志斌  潘晶  达福文 《地理研究》2012,31(11):2055-2068
以街道和乡镇层面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ArcGIS和GS+Version7等软件对兰州市人口空间演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自1982年至2009年,兰州市人口呈逐年“向心聚集”态势,但不同阶段、不同街区人口空间增长存在显着差异;街道和乡镇人口密度差距逐年增大,高密度街区个数增多、范围扩大;距离人口高密度中心越远,人口密度的正相关性逐渐削弱,负相关性则逐渐增强,空间自相关范围不断增大;人口空间分布整体呈“东密西疏”格局,并呈现“双中心”空间结构。人口的极不均衡分布,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宅紧张、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构建多中心城市结构、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平衡配置基础设施和引导人口有序流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控,不断优化人口空间分布,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会改变土壤质地与结构,影响土壤水力性质,进而改变土壤水分有效性,影响植物生长。由于区域气候的干湿交替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干旱区绿洲耕地普遍存在着撂荒-复耕现象。为了明确干旱区耕地撂荒与复耕对土壤水力性质的影响,以民勤绿洲北部边缘的耕地、撂荒地与撂荒复耕地为研究对象,测定0—40 cm深度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水力性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耕地撂荒导致0—40 cm深度黏粒与粉粒比重增加,有机质含量降低,容重降低(P<0.05),土壤孔隙度显著增加(P<0.05),犁底层消失;在高水势阶段,土壤持水与导水能力增强,在土壤有效含水量对应的水势阶段,土壤持水与导水能力变差,有效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撂荒地复耕后,0—40 cm深度黏粒与粉粒含量继续增加,有机质含量转而增加,容重增加(P<0.05),土壤孔隙度降低(P<0.05),犁底层重新出现,土壤持水与导水能力又逐渐趋向于耕地水平。撂荒对干旱区绿洲土壤肥力与蓄水能力的提升不显著,而留茬免耕、深耕灭茬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措施能有效提高持水能力。利用研究区易测的土壤黏粒、砂粒含量与土壤容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可以准确、快捷预测土壤水分常数,这将有利于研究区农田灌溉制度的准确制定与优化,以及耕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力性质影响的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4.
遥感分类栅格图的快速矢量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仁喜  赵忠明  潘晶 《遥感学报》2006,10(3):326-331
遥感数据成为GIS愈来愈重要的一种数据源.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之间的快速转换是RS与GIS集成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遥感分类图栅格像元之间的关系,快速自动地提取矢量数据点及其连接信息,进而利用连接信息快速生成弧段,由弧段自动组建多边形并建立完整的拓扑关系.实验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由遥感分类图自动转换成GIS通用数据的高效方案.  相似文献   
5.
近30年来兰州市人口密度空间演变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街区层面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ArcGIS和GS+Version7软件对近30 a来兰州市人口密度空间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2-2009年,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人口密度的正相关性逐渐削弱,负相关性逐渐增强。人口密度总体上呈不断增大的趋势,人口分布不均衡性和聚集性逐年增强,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格局,以城关区和西固区为增长顶点形成"双核心"空间结构。高密度人口分布偏东,主要集中在城关区和七里河区。人口重心级别不同,所在街区面积不同,高人口密度街区面积小,低人口密度街区面积大。其形成机制主要缘于自然因素、历史因素、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土壤盐渍化是在特定的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全球性土壤退化问题。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一种有益土壤微生物,在盐渍土壤中数量繁多、种类丰富,且能够与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生体——丛枝菌根,从而提高植物耐盐性,进而改良盐渍土。在分析盐胁迫对植物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AMF提高植物耐盐性的相关机制:(1)通过重建植物体内离子平衡,缓解盐离子毒害和改善植物体内营养平衡;(2)通过扩大植物根系吸收范围和提高渗透调节能力,缓解植物体内水分亏缺;(3)通过激活植物抗氧保护体系,抵抗氧化胁迫对植物造成的损伤,从而保护植物细胞膜系统和光合系统的完整性,提高植物耐盐性。最后,提出了AMF改善土壤盐渍化研究的不足与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以期为我国西北干旱区盐渍土的改良和土地生产力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服务于国家建设"西部生态屏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目标的实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