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2018年敦煌莫高窟第16窟窟内与窟区PM10浓度及气象数据,分析PM10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两处监测点PM10浓度主要分布在50 μg·m-3以下,受重污染天气影响较小;春、冬、秋、夏季依次降低,窟区PM10浓度在春、冬季高于窟内,夏、秋季反之。(2)PM10浓度3月最高,9月最低,5—9月窟内月均值高于窟区。PM10污染日数窟内5月最多,而窟区3、5月较多。(3)PM10浓度日变化曲线在春季和秋季呈“双峰”型,夏季和冬季呈“单峰”型。(4)在半封闭环境的洞窟内,沙尘暴发生前后,PM10浓度达到极值及恢复至原来水平的时间均滞后于窟区。(5)在不同季节PM10浓度与气温、风速和降水呈负相关。除秋季外,PM10浓度与相对湿度、气压呈正相关。(6)窟区全年主风向为ESE,在冬春两季,此风向PM10浓度最高,PM10主要来自三危山前的戈壁滩、干涸的大泉河河道以及窟前裸露的地表积尘。  相似文献   
2.
用拱棚法对极干旱区GSPAC水分运转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典型极干旱气候条件下,在敦煌莫高窟窟顶戈壁上搭建封闭塑料拱棚,经235 d的膜面凝结水分的持续抽取和土壤水分监测表明:在潜水埋深200 m以下的极干旱区,有2.1 g.m-2.d-1的水分向上运转与输出;在长期的水分输出后,土壤湿度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明显高于初始湿度和对照;棚内外土壤空气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温度的监测发现,存在水分向上连续运转的条件和机制,可排除水分来自外部土壤和大气侧入的可能。由此判定,在埋深较深的极干旱地区存在潜水蒸发,潜水是土壤水分的重要来源,并通过土壤的"呼吸"与大气保持着交流。土壤盐分对土壤水分的运转和时空异质分布有重要影响。极干旱气候、地热和上层土壤的温度变化是引起GSPAC水分运转和潜水蒸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基于构造地貌对活动断层进行定量研究对理解断层活动习性及预测其将来的活动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人们对断层位错的获取主要采取软件测量的方式,因此对断层位错测量工具的可靠性及应用性的分析至关重要。文章首先对3种常用的测量工具LaDicaoz、3D_Fault_Offsets与MCSST进行介绍;然后,基于无人机摄影航测获得的党河水库断裂高精度DEM以及无人机机载LiDAR获取的西秦岭北缘断裂黄香沟段高精度DEM,使用MCSST对党河水库断裂进行详细的陡坎垂直位错测量,利用LaDicaoz和3D_Fault_Offsets对黄香沟断裂进行精细的水平位错测量,并通过交叉检验方法对这3种测量工具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最后,基于不同性质断裂位移的提取过程和结果,对这3款软件的自动化程度、使用难易程度及可重复性等特性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并总结3种工具的优势与不足。研究结果表明,LaDicaoz和3D_Fault_Offsets在水平位移提取方面具有较高精度和较好应用,MCSST在垂直位移提取及分析上应用较好,但3种工具的自动化程度皆存在不足,工具间的相互借鉴并将人工智能引入将成为进一步提高测量软件科学性与...  相似文献   
4.
2021年8月26日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县发生M5.5地震,这次地震是发生在祁连山地震构造带西段的一次显著地震。利用区域台网记录的宽频带地震波形数据,通过CAP方法反演阿克塞M5.5主震及其M3.7余震的震源机制解,进一步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研究区2021年1月1日—11月29日间的地震事件进行重定位,以此分析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意义。结果表明阿克塞M5.5地震是一次以逆冲性质为主的地震事件;重定位后,地震事件呈明显的集中分布特征,阿克塞M5.5主震震源深度为14.1 km,余震序列震源深度大多分布于15~25 km。综合分析震源机制解、重定位结果以及区域构造背景,认为阿克塞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党河南山南缘断裂,未来应重点关注祁连山西段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