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地球科学   8篇
  201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PNN网络在预测MCS移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网络是空间数据挖掘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运用概率神经网络(PNN网络)对1998年夏季影响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东移的环境物理量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高原上MCS移动方向与环境物理量场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使用概率神经网络预测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具有较好的效果,从而为研究高原上MCS东移与环境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对当今国内外地面沉降模型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针对上海地面沉降现象,就准三维水流-一维耦俣沉降模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模型的下一步研究提出了科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概括和小结,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混合优化是改善人工神经网络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厄尔尼诺研究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厄尔尼诺的研究方法作了概括和小结。在此基础上,提出:(1)资料处理方面,应在现有基础上,尽量运用目前先进的非线性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分析等来探讨尔尼诺发生的规律以及它的发生将对我国气候因素所造在的影响;(2)研究厄尔尼诺对某种气候要求(如降水)的影响时,应对某一季节(如夏季)转向为对某一月(如6月)甚至某些天(如暴雨阶段)上来,从而尽量减少因厄尔尼诺事件而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长江河口地区地下水咸、淡水界面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长江河口地区1960~1985年间78口钻井中的各层承压水进行了245个水化学样品测试,分析内容包括K+、Na+、Ca2+、Mg2+、NH4+、Al3+、Cl-、HCO3-、CO32-、SO42-离子含量以及酸碱性、温度等项目。其中第I层有样品24个;II层有63个;III层有53个;IV层有70个;V层有35个。测试时采用平行双样进行精度控制,水质分析的结果,按阴阳离子毫克当量总和的平衡关系进行检查,超出允许误差及时进行复检。
为了研究各承压含水层咸、淡水界面分布的变化,我们将矿化度作为水质指标,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本区第四纪地层中各含水层水质的时空分布格局主要受第四纪海平面波动控制;IV、V含水层中的微咸水、咸水的分布可能受上层咸水通过越流污染下层淡水所致。对II、III含水层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两阶段水质分布的分析发现,含水层内淡水区在上海市区有向东南和西北方向明显扩展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二十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上海市区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压缩,并开展了人工回灌(均为淡水),从而阻止了由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市区过量抽取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空间数据挖掘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已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文章在介绍已有空间数据挖掘系统的基础上,简述了空间数据挖掘与空间数据仓库、空间数据挖掘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阐述了空间数据挖掘的智能分析及其应用,探讨了目前空间数据挖掘系统开发及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上海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系统的开展地面沉降研究工作,至今已积累了大量的监测数据资料,近年来地面沉降监测设施不断完善,至2000年底已建成了覆盖全市范围的具有高新技术全新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8.
针对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的上海轨道交通结构安全问题,建立健全的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机制,包括基准网建设和监测、长期监测、监护监测和巡查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轨道交通预警评估体系,开发了上海轨道交通数字化监护管理系统,并应用于轨道交通4号线海伦路站,实现了基于地面沉降、地质环境、收敛等地质环境监测数据的轨道交通安全预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