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苏美霞  杨波  吴艳君  颜萍  孟晓玲 《地质论评》2020,66(5):1321-1333
大兴安岭中南段位于索伦—西拉木伦断裂带与嫩江—白城断裂带交汇域,区内大规模岩浆活动、成矿作用与深部地质活动密切相关。深部地球物理研究成果显示:该区域上地幔存在埋藏较浅的低速、低阻、高热异常体,推断应是深部软流体局部上涌的显示;下地壳存在低密度、低速、高导层,推断是因软流体上涌,诱发下地壳重熔,形成所谓下地壳热流体引起。总之该区域软流层厚度大,热活动性强是引起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及多金属矿床集中分布的深部地质因素。而古生代古亚洲洋洋壳俯冲消减,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陆—陆碰撞拼接及至中生代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是引起软流层上涌、下地壳重熔等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之源动力。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泊地球化学特征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内蒙古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和深层沉积物的研究分析,对乌梁素海的湖泊沉积物特征有着明确的了解。乌梁素海深层沉积物中各元素与河套平原深层土壤中基本一致,而表层沉积物中各元素则具有明显的特征。湖泊表层沉积物中主要富集C、lCd、S、F、Sb、C、B、iAs、Li、MgO、CaO、Cu、N、iSn、W、Zn、Co、Mo、Au、Sc、Tl、Hg、I、Mn、U、Ce、La、Be、Se、Th等。湖泊表层沉积物与深层沉积物相比,在表层富集S、orgC、N、Se、I、Br、Sr、C、U、Mo、C、lCaO、Hg、P。在湖泊表层富集上述元素说明了黏土极易吸附这些元素,有些元素的富集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结果。同时在表层土壤中pH明显低于深层土壤和河套地区土壤的pH,这与工业排放等人类活动紧密相关。垂直剖面结果也表明,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乌梁素海已出现富营养化和Hg、F污染,需对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3.
在内蒙古高尔旗银铅锌多金属矿玄武岩覆盖区开展了重力测量工作。矿体处在1∶5万剩余重力正负异常交替带之负异常一侧等值线同向扭曲处。1∶1万重力、激电、土壤测量成果显示,矿体与近EW向条带状视极化率异常、土壤铜铅锌银等多金属异常带相对应,处在重力、视电阻率高低异常的变化带上。矿体北侧对应剩余重力负异常、低阻,南侧对应剩余重力正异常、高阻。北侧剩余重力负异常为较低密度的隐伏岩体(石炭系正长花岗岩)引起,低阻主要与近EW向构造破碎带及赋存其中的大脉网脉状矿(化)体有关;剩余重力正异常与较高密度泥鳅河组有关,高阻是泥鳅河组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引起,也许正是这套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粉砂岩的致密性对矿液的运移起到了阻隔作用,才得以在其北侧的构造破碎带中富集成矿。可见中大比例尺重力、激电、土壤测量工作不仅为研究成矿环境提拱了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同时也为矿体定位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对北方干旱区表生介质(土壤或水系沉积物)中的金进行了七种存在形式的研究,即自然金相、水溶相、有机相、吸附相、硫化物相、硅酸盐相和铁锰氧化物相。结果表明:金主要以自然金相为主(50%以上),其次为水溶相、吸附相和有机相等。水溶相金无论北方干旱气候带,还是南方潮湿气候带都普遍存在。说明不同自然景观区的金矿床,其表生介质中的金具有明显的溶解作用,呈水溶相金的形式进行迁移。当环境物化条件改变时,金沉淀形成局部富集。应用提取水溶相金的技术而制定的野外泡塑吸附金法,金异常衬度大,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地域辽阔,全区跨越了西伯利亚、华北、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四大板块。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地质构造环境极其复杂。历年来关于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界限的位置,始终是地质工作者讨论的热点。笔者从地球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之地球物理场(重磁场)特征,认为西拉木伦河断裂带应是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终极缝合带。  相似文献   
6.
河套地区土壤基准值及背景值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河套地区土壤背景值与基准值的确定与研究发现,河套地区主要是以富CaO、MgO及As、F等为主的地区,其他绝大多数元素的含量要低于全国以及世界水平。河套地区表层和深层土壤中样品含量也有一定的差别。此外长期的人类活动也对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变化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通过对土壤基准值与土壤背景值的研究分析,为该地区农业、环境及地方病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