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科学   6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2005年安排在临泽边缘绿洲沙地农田的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用量有机肥、化肥、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绿洲沙地土壤肥力及有机碳积累的影响。试验包括高量有机肥单施(M3),氮磷化肥单施(NP3),低、中、高量氮磷钾化肥单施(NPK1,NPK2,NPK3),及低、中、高量氮磷钾化肥配施高、中、低量有机肥9个处理(NPK1M3,NPK2M2,NPK3M1),测定分析10年后不同施肥处理耕层(0~20 cm)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特征及有机碳动态。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容重下降0.13 g·cm-3,田间持水量提高6.7%,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施较单施化肥,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含量分别提高64.8%、36.3%和64.9%、49.5%。高量施用氮磷化肥和氮磷钾化肥处理全磷含量最高,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较单施化肥有效氮含量显著增加,有机无机配施及高量施用磷肥土壤有效磷积累明显,高量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升有效钾含量。连续施肥处理10年后,SOC含量提高了1.68~2.84倍,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及有效磷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单施化肥及有机肥与氮磷化肥配施有效钾含量下降。SOC的积累速率单施化肥、有机无机配施,单施有机肥处理分别为0.27、0.59,0.87 g·kg-1·a-1。增施有机肥、适量减少化肥投入、氮磷钾化肥的平衡施用是绿洲沙地农田土壤肥力持续提升的施肥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地区无论是新疆阿尔泰还是地处青藏高原的西昆仑地区或是松潘-甘孜成矿带,都是我国伟晶岩型矿床找矿远景区,但要么剥蚀严重,要么第四系覆盖,难以找到好的地质露头。本文以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西甲基卡矿田为例,通过近10年来的实践,探索出一套在第四系覆盖严重但又有伟晶岩转石分布地区的填图找矿方法--"3定2参"1∶2000伟晶岩转石填图法,即:定伟晶岩转石类型、尺度、密度,参考矿区内伟晶岩脉产状和地形条件。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识别伟晶岩转石类型(冰碛物、坡积物和原地或半原地型),并可进一步确定第四系覆盖区内伟晶岩脉的类型、产状及规模,为钻探工程部署提供依据。2019年在甲基卡经8个钻孔验证,在日西柯第四系覆盖区内发现16条花岗伟晶岩脉,其中锂辉石伟晶岩脉10条,实现了新的找矿突破。这一方法同样在可尔因矿集区适用,并指导2019年"松潘-甘孜成锂带锂铍多金属大型资源基地综合调查评价"项目在上述两个地区实施钻探验证,初步探获新增氧化锂资源量超过15万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获取济南市城市更新所需的影像和数据,本文提出了利用综合性、创新性的测绘技术手段为济南市城市更新服务: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对济南市每年列入省级、市级棚改计划内的测区(以下简称待更新区)进行实景三维建模,建立了一套城市待更新区实景三维模型快速生产的技术流程,并可在实景三维模型的基础上生产实景三维精细模型、正射影像图与数字线划图等成果,这些成果可为城市更新计划的制订、实施和拆迁补偿等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金矿是海南岛优势矿种之一。根据矿床的空间分布、规模、成矿时代与成矿地质条件等,海南岛金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可划分为3类:与古中元古代抱板群和脆-韧性剪切构造有关的戈枕式剪切带型金矿;与穿层构造破碎蚀变带和印支期花岗岩体有关的抱伦式热液脉型金矿;与层间滑脱破碎蚀变带和燕山晚期花岗质岩有关的富文式热液脉型金矿。本文对上述3种成因类型金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成矿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海南抱伦金矿床位于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的南西部,东西向尖峰—吊罗深大断裂与九所—陵水深大断裂之间,乐东盆地南西边缘地带。该矿床主要产于与尖峰复式岩体直接接触的东南侧下志留统陀烈组浅变质浅海相含火山物质的细粒碎屑沉积岩中,矿体则严格受一组近平行的、NNW向断裂破碎带所控制。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年海南岛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8713件表层土壤和2197件深层土壤样品,计算分析海南岛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0~20 cm、0~100 cm、0~180 cm 3个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2.86、9.48、13.72 kg/m2,与国内其他典型地区相比,几乎处于最低水平.区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图显示,海南岛土壤有机碳的分布与地貌类型关系密切,高值区分布在山地、丘陵、火山岩台地等地区,其次是平原区,最低为滨海地区.统计显示,土地利用类型、土类不同,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明显,不同地类土壤有机碳密度:园地>林地>其他土地>耕地,土壤有机碳主要贮存在林地和耕地中;不同土类土壤有机碳密度:黄壤>赤红壤>砖红壤>水稻土>燥红土,土壤有机碳主要贮存在砖红壤、赤红壤和水稻土中;0~180 cm土壤有机碳库储量为478.13 Mt.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沙地长期培肥对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雪峰  苏永中  杨晓  刘文杰  杨荣 《中国沙漠》2011,31(6):1416-1422
为了研究干旱区沙地长期培肥对农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定位实验设计5种培肥方式,采集分析土壤样品中的线虫群落组成特征。实验中共捕获线虫18 337条,归属22科30属。群落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促进线虫总数中植物寄生线虫(PP)比例的增加,瓦斯乐斯卡指数(WI)在M3处理中最低为0.98±0.22,有机肥增加了土壤线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营养类群多样性;长期施用化肥能够抑制植物寄生线虫(PP),提高食细菌线虫(BF)和食真菌线虫(FF)在线虫总数中的比例,瓦斯乐斯卡指数(WI)在NPK3处理中最高为2.51±1.12,化学肥料降低了线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营养类群多样性,辛普森指数(Dom)和营养类群指数(TD)分别在NPK3处理中达到最低值0.13±0.01和2.34±0.07。线虫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发展。本研究从土壤生物学角度揭示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农田地下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对于保护干旱区土壤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河中游临泽绿洲农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有机质是表征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持续稳定的有机质含量是土壤维持生产能力的基础。土壤有机质的动态演变可以表征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地统计方法研究了黑河中游的临泽县绿洲农田20多年来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2年0~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2.78±4.38 g/kg,2008年平均为13.76±4.02g/kg;从1982-2008年,有机质含量总体有所上升。(2)两个时期的土壤有机质的实验变异函数值与理论变异函数拟合均较好;克立格插值和不同时期的有机质空间分布图叠加运算表明,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结构性空间变化程度有所减弱。(3)临泽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变化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南部的山前平原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呈现上升趋势;中部地势低下的区域土壤有机质相对较高,由于农田面积扩大,有机肥供应不足而下降显著;北部绿洲与戈壁交错带土壤有机质偏低。总体来看,临泽县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上升,但局部地区的有机质发生了下降。为了防止局部区域土壤有机质下降引起土壤退化,应该采取加大有机肥投入和实施秸秆还田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1960-2011年长江流域潜在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长江流域123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 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 在ArcGIS环境下通过IDW插值法、 TFPW-MK、 R/S等方法分析了全流域潜在蒸发量变化的时空变化、 趋势性和持续性, 并探讨了影响潜在蒸发量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 年潜在蒸发量自1960年以来至2002年呈波动减少趋势, 2003-2009年呈显著增加趋势, 整体为增加趋势; 其中, 上游高原区、 上游盆地区、 下游区年潜在蒸发量呈增加趋势, 中游区呈下降趋势, 增幅最大的是上游盆地区.四季中, 春、 夏、 秋季和年潜在蒸发量具有持续性, 未来将持续增加.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是影响长江流域潜在蒸发量增加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绿洲化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绿洲化是干旱区人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荒漠向绿洲转变的过程。中国绿洲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20 000 km2扩展到2000年的86 000 km2,扩大了3.3倍。绿洲化过程不仅伴随着景观格局的变化,而且会引发土壤、生物、气象和水文等要素的变化。分析了近2 000 a来中国干旱区绿洲的演变过程,评述了绿洲化过程中景观变化,其对绿洲稳定性的影响及绿洲化过程中土壤要素、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绿洲化过程研究框架的建立、绿洲化过程中关键因素变化及绿洲化关键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