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科学   2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东侧原雄松群为一套变基性火山-碎屑岩系,是否属于前寒武系一直存在争议。野外调研期间发现铁矿化线索,初步认为铁矿化与原雄松群变基性火山作用关系密切,并受到印支期二长花岗岩的改造叠加,具有较大成矿潜力。矿石多呈块状、蜂窝状、角砾状,少数呈气泡状、瘤状、绳状。矿石矿物主要为含锰磁铁矿,少量赤铁矿、褐铁矿、孔雀石及氧化残留黄铁矿。捡块样分析, TFe多在50%以上,属于含锰富铁矿。通过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赋矿变玄武岩的岩浆喷发时代为(228.3±2.1)Ma,表明该地段雄松群的时代为中三叠世,成矿时代也为中三叠世。含矿变基性火山岩为具E-MORB地球化学特征的拉斑玄武岩系列,指示成矿构造环境可能为小洋盆。铁矿化点与地面高磁异常基本吻合。在金沙江中段甚至更大的范围内,与中三叠世变基性火山岩系(原划雄松群)配套的高磁异常区,是寻找火山岩型含锰磁铁矿的重要方向,可能伴生铜-多金属矿化。  相似文献   
2.
南祁连东段化隆岩群形成时代的进一步限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南祁连造山带基底残块的化隆岩群,由于产出有与Cu-Ni(-PGE)矿紧密相关的基性-超基性岩而倍受关注。随着一些新元古代精细锆石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化隆岩群形成于太古-古元古代的传统认识发生了动摇。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青海省湟源县南日月乡一带化隆岩群条带状二云斜长片麻岩(副变质岩)最新的蚀源区年龄为891±7Ma,代表化隆岩群形成时代的下限;条带状黑云斜长角闪岩(原岩为中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884±9Ma,将化隆岩群的形成时代进一步限定为新元古代。认为化隆岩群火山-沉积作用应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质记录,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及其相关的成矿作用在祁连造山带及其邻区前寒武纪占据不可低估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萨尔托海蛇绿混杂岩是西准噶尔地区达拉布特蛇绿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颇具争议。通过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其中辉长辉绿岩的 206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为388.8±1.1 Ma,确定该蛇绿混杂岩形成于中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纯橄岩(蛇纹岩)属于低Si、低碱、高Mg的变质橄榄岩,REE呈∑REE 偏低的平坦型分布模式,Cr、Ni和Co含量较高,变玄武岩属于高Ti、富Mg、富Fe、偏碱的拉斑系列,REE分布模式呈现 ∑REE 偏低、Eu异常不明显的平坦型曲线,微量元素分布模式为K、Cs、Th、Nb和P相对亏损的平坦型曲线,Zr/Nb比值低,总体表现出与E-MORB相似的特征。综合判断认为,萨尔托海蛇绿混杂岩形成于大陆裂谷向洋盆转化的构造环境,类似于"红海式"洋盆,为进一步深入认识新疆地区众多蛇绿混杂岩的形成构造环境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部涉及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造山带结构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为推进地质找矿突破行动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各成矿(造山)带部署了一批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与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新发现、新进展,有效提升了对各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的认知程度,尤其是在阿尔泰南缘、南天山、南昆仑等地识别并确认出规模可观的、成矿作用优越的板块俯冲增生楔,是造山带中的增生造山亚带,是寻找斑岩型铜、构造蚀变岩型金及多金属矿的最有利区带。“增生造山带”的构造、岩浆活动及空间展布等的确认,为地质找矿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发现古元古代地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萨地块东部呈断块状分布的松多岩群包括岔萨岗岩组、马布库岩组和雷龙库岩组, 对其形成时代存在较大分歧.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 西藏工布江达县一带岔萨岗岩组变基性火山岩中获得2 450.3±9.9 Ma的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 为原岩形成时代, 属于古元古代早期, 是目前拉萨地块获得的最老基底同位素年龄值.依据野外调研和新获得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 结合新近完成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建议将原"松多岩群"解体, 新建工布江达岩群(Pt1Gb), 松多岩群仅保留马布库岩组(AnOm)和雷龙库岩组(AnOl).拉萨地块古元古代地体的发现, 对重新厘定该区前寒武纪基底格架、区域对比、构造归属划分以及寻找与前寒武纪相关的矿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赛什塘-日龙沟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田位于东昆仑与西秦岭的交接部位,分布有大量中酸性侵入体,与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日龙沟锡多金属矿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该岩体形成于中三叠世(230.7±1.5Ma),属于相对贫硅(Si O2含量为62.24%~63.67%)、偏碱(碱度率AR为1.73~1.88)、过铝(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2.37~2.70之间)的花岗闪长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111×10-6~164×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9.83~16.95)的右倾曲线,(La/Yb)N介于16.5~34.32之间,Eu、Gd具有弱负异常(δEu=0.79~0.98,δGd=0.73~0.81),而Tb具有弱正异常(δTb=1.23~1.28)。微量元素显示,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Nb、Ta、Dy、Y、Ho、Yb、Lu等高场强元素亏损。岩相学特征显示,岩体主要由斜长石、黑云母、石英及角闪石组成;镜下可见2组斜长石及包含结构。综合判断认为,日龙沟花岗闪长岩体属I型花岗岩,可能是二叠系中性火山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初步认为赛什塘-日龙沟矿田具有2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地区是否存在前寒武纪基底备受关注,宁多岩群作为北羌塘昌都地块的变质岩系之一,其形成时代的有效限定便显得至关重要。通过高精度的LA ICP MS锆石微区原位U Pb同位素测年,获得青海玉树县小苏莽一带宁多岩群黑云斜长片麻岩(副变质岩)的最新蚀源区年龄为(1 044±30) Ma,代表宁多岩群形成时代的下限;侵入宁多岩群的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古侵入体)的形成年龄为(991±4) Ma,可代表宁多岩群形成时代的上限。将小苏莽一带宁多岩群的形成时代限定为(1 044±30)~(991±4) Ma,相当于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初。宁多岩群黑云斜长片麻岩还出现了530 Ma的次峰值年龄,可能代表泛非运动在羌塘地区的年龄信息。  相似文献   
8.
青海玉树县南洞卡组粗面安山岩的SiO2含量为55.92%~57.85%,高Na2O、MgO和Al2O3,低K2O、TiO2和 P2O5,铝饱和指数A/CNK=0.98~1.08,具有准铝-弱过铝质的特点。岩石K2O含量低,Na2O/K2O=12.60~15.97,显示出钠质粗面安山岩特征。SiO2-K2O图解和里特曼指数(2.89~3.25),说明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弱富集右倾型,铕弱负异常(σEu=0.90~0.96)。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岩石富集Rb、Th和U等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样品Ce/Pb、Nb/U 并未随着MgO含量的升高而升高,样品的La/Nb、Zr/Nb、Ba/Nb比值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表明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遭受地壳物质混染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是其源区特征的反映。研究表明岩浆经历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结晶分异,且受到俯冲板片熔体对源区的改造作用。结合234 Ma的形成年龄,说明该粗面安山岩是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消减和斜向碰撞的地质记录,其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也为江达-维西火山弧的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时超  李荣社  何世平  王超  潘术娟  刘银  辜平阳 《地质通报》2010,29(12):1745-1753
亚东岩组是高喜马拉雅地区重要的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之一。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对侵入亚东岩组的片麻状含石榴子石黑云花岗闪长岩进行了测年,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499.2±3.9)Ma(中寒武世),提供了泛非构造-岩浆事件的记录。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黑云花岗闪长岩SiO2含量为68.04%~68.92%,在(K2O+Na2O)-SiO2图解上样品点落入亚碱性系列的花岗闪长岩区,A/CNK指数均大于1.1,在Shand指数图解上落入过铝质系列区。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属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曲线,出现弱Eu负异常(δEu=0.62~0.79);微量元素表现出Ba、Nb、Ta、Sr亏损和Rb、Th、U相对富集的特征。通过Rb-(Y+Nb)和Rb-Hf-Ta图解判别,认为亚东地区片麻状含石榴子石黑云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阶段。  相似文献   
10.
博查特塔格组分布于塔里木地块西南缘的铁克里克地区,前人认为其主要由一套海相碳酸盐岩组成,底部为含砾粗砂岩,并将其时代划为蓟县纪。笔者对来自博查特塔格组中的条带状大理岩和含砾粗砂岩中的碎屑锆石样品进行了LA-ICP-MSU-Th-Pb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含砾粗砂岩中的碎屑锆石频谱图具有1953、2038、2163-2182、2225-2243、2281-2343Ma等多个年龄峰值,2281-2343Ma年龄值为主要峰值,其中最小谐和年龄1953Ma代表了该粗砂岩最早的沉积时代;条带状大理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主体介于772-856Ma之间,最小谐和年龄值为772Ma,代表了该大理岩最早的沉积时代。分析结果说明,原划为蓟县系的博查特塔格组由不同时代的物质组成,该地层单元需要解体。博查特塔格组的岩石组合应为中上部的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建造,该地层最早的沉积时代为772Ma,形成时代为南华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