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科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辽东凤城地区出露的大面积花岗岩一直是华北克拉通北缘岩石圈减薄的研究热点,但花岗岩的岩石年龄、成因及构造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以辽东凤城地区帽盔山二长花岗岩、蛟羊峪花岗闪长岩、清凉山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讨论了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帽盔山二长花岗岩、蛟羊峪花岗闪长岩、清凉山二长花岗岩中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钍铀比(Th/U>0.4),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7.2±0.6 Ma、122.9±1.1 Ma、129.0±0.8 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帽盔山二长花岗岩和清凉山二长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具有富Si、富碱,贫Al、Fe、Ca、Mg的特征,Eu负异常较为明显;蛟羊峪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到过铝质岩石,微量元素富集Nd、Tb、La,亏损Sr、P、Ti.构造环境判别结果显示,上述3个花岗岩体均形成于伸展拉张的构造环境.以上研究表明,辽东凤城地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处于非造山的伸展环境,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克拉通破坏作用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越南西北部大象山超高温变质岩的发现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越南西北部大象山群孔兹岩系中发育一套含刚玉+尖晶石+石榴石+夕线石组合的富铝岩石块体,它们呈透镜状包体形式赋存于孔兹岩系内。岩石中刚玉+尖晶石+石榴石+夕线石组合的发育指示岩石经历了超高温变质作用的改造。其中尖晶石和石英的共生组合表明了变质温度高于900℃,而利用岩石退变质矿物组合中的黑云母-石榴石温度计,黑云母-斜长石-石榴石-石英组合温度-压力计估算的变质温度压力条件分别为879~917℃、0.90~0.94GPa。岩石中的早期刚玉+夕线石的组合的存在说明岩石变质作用已经从高角闪岩相进入到了麻粒岩相;而峰期变质矿物组合尖晶石+石英的出现,指示了变质温度高于900℃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另一方面,退变质过程中钛铁矿的发育表明岩石经历了快速抬升降压的过程。变质作用的P-T轨迹分析揭示出岩石经历了早期同步升温增压后的快速增温达到峰期条件,后经历快速等温减压过程。这种温压条件的变化与板块会聚过程中由于俯冲板片的断离而使软流圈上涌造成热异常的温压条件变化基本一致。通过对超高温变质岩石进行锆石SIMS U-Pb测年获得的结果大于58Ma,推测这次超高温变质与喜马拉雅运动中印度与欧亚大陆的初期会聚-碰撞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板与钢梁之间的界面连接情况影响着钢梁的加固效果以及承载性能的发挥,为更好地判别脱粘病害,探究出一种有效的界面脱粘位置定性识别方法。首先制作碳纤维板加固钢梁后的未脱粘试件和脱粘试件,然后通过采用局部敲击指定位置的方法来获取声音信号,并采用Welch功率谱密度(PSD)估计法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声音信号中的频谱特征。结果表明:从低阶振动频率范围0~500 Hz来看,PSD估计法的2条曲线峰值差别明显,存在脱粘损伤部位的PSD曲线峰值处频率较正常部位处峰值对应频率明显向0偏移,从工况1 PSD曲线中提取得到的平均一阶振动频率从定量的角度揭示出脱粘损伤部位与正常部位频率的变化,这与界面脱粘后局部刚度降低有关;与传统常用的FFT损伤定位方法相比,PSD曲线峰值相比FFT曲线峰值差异性更大,更容易判别出该位置是否发生了脱粘损伤。文章还探究不同属性锤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为实际工程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辽东岫岩地区锉草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刘家堡子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观察、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测试。测年结果显示锉草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162.7±2.5) Ma,刘家堡子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年龄为(156.9±1.1) Ma,均形成于晚侏罗世。两个岩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主量元素具有富Si、Al和K以及贫Fe、Mg和Ca的特征,A/CNK值为1.01~1.15,A/NK值为1.13~1.33;微量元素亏损Nb、P和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K和Hf等不相容元素,(La/Yb)N为7.10~41.13,Eu无负异常,具有高Sr (128×10-6~454×10-6)、低Y(3.03×10-6~12.10×10-6)和Yb(0.40×10-6~1.32×10-6)特征,表现为具有埃达克质亲和性的过铝质I型花岗岩。结合两个岩体的时空特点分析认为,在晚侏罗世时期,辽东岫岩地区花岗质岩浆作用的发生是太平洋Izanaqi板块向西俯冲、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挤压造成地壳增厚,进而引发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各种跨径所适应的不同伸缩装置的构造及特点,桥梁伸缩装置设计施工的基本要求,简要介绍了桥梁伸缩装置计算方法及选型原则,着重介绍了GQF(交通行业标准代号)型桥梁伸缩装置施工工艺,供从事桥梁设计及施工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滇西哀牢山构造带:结构与演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哀牢山构造带是藏东(东南亚)地区的一条重要线性构造,它分隔了扬子—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并保存了多阶段复杂大地构造演化的记录。哀牢山构造带内由东向西依次发育了晚太古代—新元古代深变质岩系、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剪切带)、金平—沱江晚二叠—早三叠世裂谷带残余和哀牢山早石炭世—早三叠世混杂岩带。具有不同特点的地质单元间被以新生代为主发育的断裂构造所间隔;而不同时期异地就位或混合岩化成因的花岗质岩石在构造带中普遍存在。哀牢山构造带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具有多重大地构造属性,总体上经历了3个重要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特提斯演化和新生代陆内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时期,主体部分(尤其是其东部带)具有亲扬子地块的属性,保留了自晚太古代到新元古代地壳演化的记录。一直到早古生代时期,哀牢山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与扬子—华南地区依然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自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古特提斯洋打开之后,该带与华南-扬子板块之间分化成2个属性不同的构造域,始于早石炭世打开的哀牢山洋与始于早二叠世打开的金平—沱江洋依次消亡。特提斯洋的闭合,一方面形成了古哀牢山造山带,同时使得扬子—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回复到一个统一的陆内环境中;印度—欧亚板块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这一地区有着深刻的影响,相继形成了早新生代哀牢山造山带、晚渐新世—早中新世造山后区域性伸展与高钾碱性岩浆活动性和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印支地块的大规模南东向逃逸、哀牢山大型左行走滑剪切作用及伴生的钙碱性岩浆活动性。  相似文献   
7.
王晓亮  赵元艺  赵希涛  陈军典  吴文彬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23-2024010023
河流阶地是研究河流演化、构造运动的良好载体, 虽然北京地区第四纪地质研究程度较高, 但北京东部地区对河流阶地的相关研究资料较少。本文以北京平谷燕山山前发育的泃河、黄松峪石河、将军关石河为研究对象,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光释光测年技术(OSL)详细划分了上述河流阶地的发育序列,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部分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阶地成因及河流阶地对燕山隆升的响应等地质问题, 认为泃河南岸发育有3级阶地, 北岸发育2级阶地;黄松峪石河最多发育有6级阶地;将军关石河发育有5级阶地。将军关石河至晚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161. 7±7. 7 ka BP), 黄松峪石河至晚形成于晚更新世早期(121. 2±5. 4~100. 3±4. 1 ka BP), 泃河至晚形成于晚更新世中期(79. 4±3. 3~70. 8±3. 4 ka BP)。泃河、黄松峪石河、将军关石河各级阶地的形成受到了古气候变化和燕山隆升的双重影响, 平谷地区燕山在中更新世晚期以来, 一直处于隆升的状态, 晚更新世早期时隆升速率达到最大, 可达0. 24~0. 34 mm/a, 晚更新世中期时隆升速率降低, 0. 18~0. 24 mm/a。以上成果对研究北京东部河流阶地发育特征、形成时代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也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燕山的隆升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文中介绍了地波雷达在浪场、流场、风场等海况信息提取方面的应用,并进行了地波雷达比测实验的仪器分析,结合厦门南部海域的海流、风场等环境要素以及站位布设理论,确定了该海域的地波雷达比测站位,为下一步的仪器投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越南东北部高平地区静足 (Tinh Túc) 钨锡矿床分布在银山-静足成矿带上,属于中国西南-越东北花岗岩相关的钨锡成矿带的一部分。花岗岩的锆石SIMS U-Pb测年结果为93.9±3.0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点,高硅 (SiO2含量73.5%~74.6%),铝过饱和 (Al2O3含量14.21%~14.88%),高碱 (Na2O+K2O为6.64%~8.47%)、富钾贫钠 (K2O/Na2O>1),同时富集Rb、Th、U、Zr、Hf,亏损Ba、Nb、Sr、Ti、Eu,轻稀土相对富集,呈现明显的负Eu异常。同位素研究表明,样品的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49±0.027,εNd(t) 为-10.71~-10.42。本文依据派洼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派洼花岗岩为燕山期后造山环境中形成的高度分异岩浆结晶的结果。通过与华南西南部矿床相关岩体比较,将静足派洼岩体归入个旧-大厂花岗岩带。并通过与缅甸境内腾冲-毛淡棉花岗岩带岩体特征对比并结合构造环境判别,提出个旧-大厂花岗岩带的形成可能受到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双重影响,但以后者为主。  相似文献   
10.
辽东半岛一直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减薄的热点地区,前人对于晚三叠世时期辽东半岛的构造环境一直有不同的认识。本文选择辽东岫岩地区出露的后边沟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大黑坑石英二长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并对上述两个岩体的岩浆来源及形成环境进行了讨论,得出以下认识:辽东岫岩地区后边沟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大黑坑石英二长闪长岩均形成于晚三叠世(220.9±1.2 Ma和220.3±1 Ma);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后边沟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高硅、富碱的特征,属A型花岗岩;大黑坑石英二长闪长岩具高镁的特征;后边沟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大黑坑石英二长闪长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二者均显示轻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分馏不明显的特征,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Ba、Sr,富集高场强元素Th、La、Ce、Nd、Hf、Tb,而亏损P、Nb、Ta、Y等元素;二者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且均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在220.9±1.2~220.3±1.0 Ma这一时期,辽东岫岩地区整体可能处于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后边沟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大黑坑石英二长闪长岩均形成于这一构造背景中,上述两个岩体的形成可能与大陆深俯冲和扬子—华北之间发生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后所引起的华北克拉通减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