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9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金伯利岩中镁铝榴石的化学成分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铝榴石是金刚石的重要伴生矿物,而在许多非金伯利岩中也含有镁铝榴石,因此深入研究金伯利岩中与非金伯利岩中镁铝榴石的物理、化学特征,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进而确立金伯利岩中镁铝榴石的标型特征,对利用重砂法寻找金刚石原生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对我国已发现的金伯利岩中镁铝榴石的化学成分特征及与非金伯利岩中镁铝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水井含水层系统和水位观测系统联系在一起综合进行讨论,从振动学理论推导出这两个系统的二自由度振动方程组。从这个方程组的一些可能的解讨论了这两个系统对地震波和固体潮响应的影响因素。 认为水井含水层系统与水位观测系统对固体潮与地震波的响应,主要取决于这两个系统的固有周期。 理论分析表明,对于地震波来说,含水层的导水系数越大,水井水柱的有效高度越大;观测仪器的等效质量越大,浮标截面圆半径越大;井管截面圆半径越小,则系统响应的放大倍数越大。但是,这些因素对于长周期固体潮响应的影响很小;并指出在某些情况下水位观测系统的周期可起重要作用,在研究分析中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3.
通过井口空气压力变化对井水位影响的试验,分析了井水位对空气压力变化响应幅度和滞后时间,认为在相同的井口空气压差情况下,压力变化周期越大,井水位响应幅度也越大,而位相滞后越小。水平层状承压含水层的理论研究表明,井水位对气压响应的滞后时间主要取决于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气压变化的周期,这两种参数越大,则滞后时间越小。因此,井水位对气压响应的滞后是由于水压井孔与含水层间渗流需要一定时间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地面气压传递到含水层时产生衰减和滞后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伯利岩中富铬镁钛铁矿的标型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钛铁矿在金伯利岩中为金刚石的董要伴生矿物之一,它在非洲及苏联雅库特地区金伯利省印广泛分布,成为寻找金刚石原生矿的主要标志矿物。在我国金伯利岩中由于钦铁矿含量较少,对其研究也不够深入。两年多来笔者对我国金伯利岩中的钦铁矿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结果,现综述如下。一、产状我国金伯利岩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位阶变资料反演震时应力的调整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我国在日本秋田地震时有水位阶变的65口井孔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地震时引起我国应力场的调整变化,应力变化量值从8.7—6.4×10~4Pa。并分析了我国应力场调整时,应力增加区和应力降低区交替出现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虑井孔和含水层之间相互渗流的边界条件的固体潮效应、气压效应和海潮荷载效应的理论解,得出了水井含水层系统对三种不同机理的潮汐信号响应的内在联系-水井含水层系统的潮汐响应函数,其中包括水井含水层系统的幅度响应函数和位相滞后函数。本文还讨论了两种函数与水井含水层参数之间的关系及与不排水时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山东东明井的概况。1987年3月在该井进行了注水恢复试验,将该井含水层理想化为一无限水平承压含水层,根据H.H.Cooper等理论,对这次试验结果进行了处理,求出了东明井含水层的导水系数为8.7×10~9(m~2/s),这比一般含水层低得多。讨论了该井无“微动态”变化的原因,在于其含水层渗透性太差。 注水恢复试验方法为确定水井含水层的导水系数给出了一种简易可行的方法。有了这个系数,对井水位变化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参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矿区塌方地质构造的分析表明,矿井塌方地震与矿区的局部地质构造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山东陶压煤矿塌方地震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在较大的塌方地震发生之前,有以下异常出现:小塌方地震次数增多,∑N——t曲线、∑E~(1/2)—t曲线、∑L—t曲线及N_o—∑△t曲线急剧变化。这些异常变化一般出现在较大塌方地震前12——70天。依此有可能对较大塌方地震做出预报。  相似文献   
9.
根据井水位阶变反演含水层应力变化的三种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利用理论模型和水井气压效应及固体潮效应三种反演含水层应力变化的方法。分别给出了这三种井水位阶变与其含水层所受的应力之间的定量关系,讨论了这三个方法的可行性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