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地球科学   8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前言 据以往资料统计,约四分之一的强震之前有前震。前震是直接来自孕震区域的特别宝贵的信息。对地震的确定性预报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前震序列的特征,探索它的发生机理都是很有价值的。 虽然萩原尊礼早就对北伊豆地震(1930年)和新岛地震(1936年)的前震活动作过  相似文献   
2.
引言 地震的时空分布是地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介质性质、地热分布和均衡补偿作用等因素,决定了该地区的地震总体特征和能量分布特点。在没有大震发生的时期,地震的时空分布相对稳定;在临近大震的时期,地壳应力状态会发生急剧变化,导致地震时空分布的异常,造成形形色色的震前地震活动图象。已经发现的有空  相似文献   
3.
该文用O—1序列统计分析及自相关分析方法讨论了我国及分区地震活动性。确定判决水平MD后可将地震序列转化为0—1序列。子序列Lk变化情况反映了大于某一级地震的重复特征。1897年—1983年我国地震序列在K=4、8、10时Lk为高值,序列的自相关函数ρ在τ=4时为0.38,置信水平α=0.01。对我国分区的地震序列进行了类似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数字滤波和时间序列分析在地震前兆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在处理存在干扰背景的地震观测资料时是有效的。时间序列分析中的AR,MR,ARMA, ARIMA等建模方法应用于地震观测资料分析中尚为时不长,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地震信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了地震区划研究和人口地理学的研究成果,根据大量资料论述了我国人口分布和地震分布的关系和组合形式,作出了在我国地震带上普遍存在人口的相对集中这一结论,并对这一现象产主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文献[1]中,吴荣用多个“平稳自回归序列”模型,对中国东部及近海地区(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及附近海域)M_s≥5 1/2地震的发震时间、地区(判定地震发生在北纬30°以南或以北)给出了经验性预报公式。1977年以后,中国东部地区,已经从1966—1976年的地震活动高潮期转入相对的平静期,地震活动也以中强地震活动为主,一般表现为陆续地、成丛地发生5—6级地震,并以某种程度的规律性沿一定方向迁移。在中国东部地区的震情监视、会商和预报工作中,作者对文献[1]的预报公式,进行了检验,并对发震时间及误差项做了一些修改。修改的出发点是为了使预报与平静期地震活动的特点相适应。从效果上看,这个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可取的,对发震时间及误差项的修改也是有益的。下面做一个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用激光全息干涉法研究了在单轴压力下的镶嵌试件的表面形变,显示了离面位移场的可见图象。发现在载荷达到破裂载荷的90%左右时,沿镶嵌边界出现剧烈形变带和宏观裂纹;当岩芯强度低于或等于外围介质强度时,这种剧烈形变带集中在岩芯以外的一侧;当岩芯强度高于外围介质强度时,这种剧烈形变带形成围空图象。镶嵌试件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地壳的横向不均匀结构,观察它的表面形变过程有助于探讨震前地震活动图象的物理含义。  相似文献   
8.
在正常情况下,许多前兆观测资料可视为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在发生强震的时期,由于地壳及有关的地球物理场发生剧烈变化,这种平稳性才遭到破坏。问题在于如何从震前的、基本上是平稳的数据序列中找出统计性质的变化,预测强震的发生。对平稳过程而言,除常数均值外,自相关系数是其最重要的统计特征。计算相关系数,并考察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