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地球科学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应用双线性二次插值法,对中国气象局下发的MM5模式数值预报产品中的Rain12-P产品与青海省东部2005、2006年6~9月份实况降水量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分析,统计出一般性降水和大雨的预报准确率、空、漏报率、相对误差及绝对误差。检验结果对一般性降水的24和48h预报准确率较高。此产品对于在业务预报中进一步用好MM5模式数值预报产品,提高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具有指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南缘沙尘暴天气的气候特征、成因及变化规律,并对出现的77次沙尘暴天气个例,从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冷空气强度、热力不稳定条件三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预报该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短期及短时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青海省1961—2008年48年逐站、逐日最高气温≥30℃资料进行统计,并对青海省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造成青海省高温天气的环流特点。结果表明:在100hPa高空图上,高温天气出现在南压高压为中部型和西部型两种环流背景下;在500hPa高空图上,高温天气出现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内,表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06年5-9月T213数值预报产品中降水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此模式对一般性降水有较高的预报能力,但对大降水(≥25mm)预报效果较差,可以作为日常天气预报业务的主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T213分析资料,对青海省2007年6月15~22日强连阴雨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表明:连阴雨发生在欧亚稳定的环流形势下,乌拉尔山高压脊的建立和稳定使中纬度纬向环流得以长时间维持。偏北、偏西、偏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仅使冷空气受阻于河套地区,同时其外围的偏南气流也为雨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连阴雨期间东部地区始终处于锋区中,并存在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水汽的输送主要在对流层底部。青海东部地区始终为高潜热能区和位势不稳定区,偏南气流对热量的输送与高潜热能的维持有密切的关系,而低层偏东气流的加强促使了潜热能的释放,并导致了东部地区强降水天气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从中期预报的角度,对2010年7月下旬青海省高温天气过程的环流演变特征、波谱特征以及大陆暖性高压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高温天气过程是在超长波3波由强减弱再加强减弱后趋于平稳阶段时,大陆暖性高压稳定维持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05年秋季青海东部两次连阴雨天气发生时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连阴雨天气过程欧亚中高纬度环流形势、副高位置不尽相同,但都是由"副热带高压"外围的SW气流输送大量水汽、高空低槽、中低层低空急流和地面冷锋影响产生的,持续的中低层能量不稳定、高能舌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为连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数值预报产品对连阴雨开始及结束的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持续的高温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重要影响,本利用1956—1999年44年气象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南部地区持续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偏北、偏东,华北高压的建立和维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合并是持续高温天气的重要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实测资料和T213模式输出产品,对2009年春季发生在青南高原的两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形成分别与中尺度切变线和低涡的发展东移直接关联。相对湿度、水汽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诊断表明,在中低层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使水汽不断从孟加拉湾向青南高原输送,有利于暴雪天气形成。涡度、散度和垂直速度等动力条件物理量在中低层具有强降水特征,其空间配置极有利于切变线和低涡发展及大到暴雪形成与维持。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自动站资料应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料处理、显示和实时天气预警等方面介绍了青海省自动站资料应用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并通过举例说明了该系统投入业务运行以来在短期、短时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